第三百六十七章 万古云霄一羽毛第(1/2)页
第三百六十七章万古云霄一羽毛
“你的意思,这座像和市那边有关系”沈为敏感道,眼睛认真的看着文武左右两廊。此间各有文臣武将十四员,合计共二十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及程畿;西府武将廊则以赵云为首,依次为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及冯习。
“赵子龙肯定是武将,这个史有定论,无庸置疑。”沈为边仔细看着文武廊上各人的衣着打扮边对蔡颖言道。赵云的资料,可查的并不多,现在最为标准的资料即是三国志赵云传及裴松之注引的云别传。就可信度而言,当然三国志赵云传为第一,云别传如不与原典矛盾,也应当允以采信。赵云所任官职,有正史可考就有「牙门将军」、「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镇军将军」等,归纳可知,赵云一生几乎皆为将军职,故为武将,不为文官。而云别传则提赵云曾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后领「留营司马」,除了太守之职可由文官担任不强求于武将外,不论将军或司马之职皆属武将,因此赵云仍为武将。再看战绩,赵云在正史中曾有当阳救主、参与收川任务、从征北伐而身当大敌曹真,此外云别传中的博望之役生擒敌将、汉官的外交任务或内政治理等,参战博斗更具武将的本色。
“这个细节很值得推敲。”蔡颖言思索着道。
自从在p城取到了翊军将军的黄金印信,沈为和王学对赵云的生平都做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沈为虽然没有专程来武侯祠,却对这里也做了一定的研究,想着看过的一些资料,轻声对蔡颖言梅凌洛丽颜道:“赵云死后被追谥为顺平侯,此由当时大将军姜维所奏:「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按谥法为评价生前而给称号,因此先有生平,才有谥号,若反从谥号来推回生平,有如郑人买履,宁信持度而自忘用足,买鞋不亲试脚而反信量尺的奇事。要问的是赵云的生平能不能足以称得上谥号所述,而非把死后谥号反推赵云生前应有如何对应行为。故以从赵云的生平所任官职或领军打仗等行为来评价赵云文武,而不应以即顺且平之评价反称赵云用文不武。若以宋朝奸臣为例,秦桧卒没曾被谥为「忠献」,若从谥号反推生平,就变成因为「忠献」而推秦桧如何忠心爱国;后来秦桧被改谥「缪丑」,但秦桧的生平又岂可因改谥而有所变更呢秦桧的生平事迹只有一种,但谥号却有二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这是肯定的。是卖国害人还是保疆拓土,是忠或奸,自有公论,谥号可改,生平难变。赵云生前还不知死后会被追谥为「顺平」,故不能以谥号评价赵云生平文武。”蔡颖言对沈为的分析认同道。
“有没有这个可能”沈为继续道,“根据清朝志略碑文所述,道光二十九年武侯祠重塑肖像,因此各尊泥塑之服色与取决可能带有清朝的眼光。因满清文官高于武将,即使同品文武,也以文官为正,而武将为从,如清朝之太师、太保、殿阁大学士却为正一品,但将军、提督不过为从一品;二品文官有各省总督、巡抚,二品武官却只是总兵、副将,而且总兵副将还得听命于总督巡抚。有没有可能满清把赵云视为文官,乃是清朝文官高于武将的关系”赵云穿文官服立武将廊,虽然是细节,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注意,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摆在那里,有心人一定可以看到,这么明显的东西难道真是p城那边的线索沈为是先以怀疑的眼光看问题,所以在尽量为赵云这身穿扮找出处。
“不大可能。”蔡颖言道,“自古修缮古迹都是以保持原貌为最基本原则,你这个说法有些牵强。”
“我打个电话问问王学。”沈为摸出三星手机打给王学。他在历史这个领略肯定比不上王学擅长,遇到问题找找专家无疑是正确的做法。
“老同学,我和几个朋友现在省城武侯祠,刚才有了个有趣的发现。”沈为开门见山。“什么发现”王学立即来了兴趣,晓得沈为在武侯祠的发现肯定是关于自己现在费尽心思在研究的东西。
“蜀国重要文官与武将,都有塑像在祠堂里的文武廊。东边是文官廊,以庞统为首,西边是武将廊,以赵云为首。”沈为道。
“是啊。”王学道,他肯定是去过武侯祠的,知道这一码事。
“但是武将廊的首位塑像赵云,身穿的服装却与文官廊首位的庞统一样。赵云是武将,为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万古云霄一羽毛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