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开堂授徒(6)第(1/2)页
被奉为明王崇祯”皇孙”的朱洪竹在乱军中失踪,大将万云龙亦在战斗中战死。”
香主”陈近南命令撤军,沿途屡遭清军截击,残余力量,只好退入襄阳死守。
清军自然不会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他们立即开始攻城。
洪军虽败,士气犹存。
也许他们意识到襄阳肯定是他们可以坚守的最后一个阵地,再退一步,则欲退而无所退,于是他们在百姓的帮助下,死守此城竟达三月之久。
在此期间,清将屡次投书招降,但陈近南等洪门英雄绝不为之所动,而守城力量已达到再衰三竭的地步,伤患日众,粮草不继。
在这种情况下,陈近南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将残余部队分成五股,分路突围,以保存仅有的力量。
倘能突围成功,各部分散到各地潜伏,待机建立洪门山头,作长期抗清之计。
五股人马在突围之前,陈近南留给大家一首诗,他让大家牢记在心,以备他日联系时使用。
这首诗就成为洪门史上最有名的一首诗: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洪英无人知。
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时。
自此之后,洪门组织转为地下发展,代代相传,据陈余祥的师傅说,广州的”洪胜堂”属于万云龙的遗部。
洪门组织经历过几百年的演变,组织形势、入堂仪式及口号暗语虽没有改变,但实际在行动上早已脱离了”反清复明”的性质,成了各自为政的纯黑社会组织。
陈余祥的师父从师祖手中接过”洪胜堂”的时候,在广州的洪门组织还有很多,都依靠贩卖军伙、走私鸦片、设赌局、开妓院等维持堂口所需的日常开销。
各个堂口同在一起,经营的也是同样的营生,这样难免有利害关系的冲突。
实际上,陈余祥的师父及上辈、上上辈的师祖们,谁也没有逃脱过江湖恩怨,整生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
第五章 开堂授徒(6)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