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档案Ⅱ 振臂一挥江湖乱·王者  全球黑帮花名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章 档案Ⅱ 振臂一挥江湖乱·王者第(1/2)页
江湖是一片海,波涛是杀戮。而组成这些的却是那些微小的水滴。他们是江湖的基础因子,是一个个闯荡其间的追梦人。

    在江湖中,狗熊有之,豪杰亦有之。从明朝末年之后,旧中国的江湖风起云涌,一个个名字如流星般闪过。他们执江湖之牛耳,是这方天地的真正王者。

    一、侠之大者杜心武

    他是前清的秀才,有文化,但是却不光有文化,他的武功之高,足以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他是清帮“大”字辈的元老,以辈分论,黄金荣是他的师侄,而杜月笙、蒋中正只能唤做他的徒孙。1941年到重庆,走在街上的时候,戴笠等人只能执后辈礼,一脸恭谨地跟在后面他也是洪门的大哥,辛亥革命前后,他是帮会中神一样的存在,纵横于海内外,无人不知。凡有重要会议,国父孙中山的安危都毫无意外地托付他手他还是哥老会的龙头之一,其影响力直追另一位老大、同盟会首领黄兴。在袍哥兄弟控制的范围内,提起他的名字,无不肃然起敬据传说,当年他行走东北,大帅张作霖也曾拜其为师,所以东北的土匪马帮也心甘情愿把他认作一等一的豪杰、头领。

    他的名字叫杜心武江湖人称南北大侠,自然门的传奇高手,中国武术界的绝顶高人无论是早期的同盟会、革命党,还是后来的国共双方,都把他当作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抗战末期,蒋介石曾希望他统帅清帮洪门,做一个“中国人民动员委员会”的主任,带领副主任杜月笙等人整顿帮会,为政府效命。可是他最终却看不惯蒋氏之无能,选择挂印而去,在湖南慈利县城附近饭甑山建了一座“斗米观”。贴上“始知养生主,曾无及人士”的对联,与白云青松为邻,清风明月为友,探索气功养生之道,研究救死扶伤之术,自制“千锤膏”用以施治救人。解放后,人民政府再次恭请其下山,担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自此,大侠再临人间,直至终老

    这是一个人的最简单不过的履历,只随意选取他人生中几个小小的段落。但是却足以堪称光芒四射江湖中,虽有豪杰,但如杜心武者,放眼民国近代,恐怕也再找不出第二个人了。武功高于他的或许还有,但没有一人如他般纵横天下,为国请命。文化强于他的也不在少数,但却没有谁像他这样拥有一身出神入化的功夫。

    乱世之秋,豪杰必现,这句话放在杜心武身上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1少年侠气

    69年,杜心武生于湖南省张家界。其父曾任清军都司,在抗击英法联军的战斗中立下战功,后因违抗军令,拒绝剿灭一支起义部队,被迫亡命他乡。临行前,他嘱咐妻子,一定不要让儿子再习武艺,免得最后身家不保。

    父亲走失后,年幼的杜心武在母亲的抚育下渐渐成长。然而世态炎凉,孤儿寡母的岁月何其艰难。几经欺凌之后,少年杜心武下定决心,拜师学艺,希望能够用武力来保护自己和母亲。13岁这一年,在机缘巧合之下,杜母为儿子请来了游方天下的“自然门”绝顶高手徐矮师。在这位武林奇人的教导下,杜心武日,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了一位武林高手。

    有关杜心武的武功之高,后来的江湖上曾有很多传闻。比如有人说,杜心武很小的时候就腿功了得,跑得非常快,能跑得“辫子搭桥”跑到最快时一整条长辫都扬了起来,与后脑袋平齐。也有人说,杜心武临终之前还能仅凭几步助跑,如一溜青烟般攀上长沙城墙。年秋,杭州举行全国国术大赛,杜心武应邀表演“走圆场”。只见他走上台,一个劲地走圈,仅几分钟,便疾如一缕黑烟,不见其身

    练就了一身武功之后,少年杜心武的心境也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毫无悬念地教训了几次乡间的恶霸之后,他渐渐地萌生出了一种孤独感。小小的乡野再也不是他驰骋的乐园,他的心已经飞出了田园之外。二十二岁这一年,在经过仔细地思考之后,杜心武终于离开家乡,走上了广阔的江湖之路。

    初入江湖的头三年,杜心武栖身于重庆金龙镖局,任镖师之职。这段时间对于他来说可谓弥足珍贵。走南闯北的护镖生涯让杜心武第一次认识到了江湖之广博,同时也渐渐地感受到了人世的莫测。

    比武、路见不平、交朋结友、哄饮酒垆,这就是江湖儿女的生存方式,也是杜心武这三年的生活主题。在这三年里他见识了各种各样的江湖人物,有英雄豪杰,也有邪徒恶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事情他做过很多,少年侠气、挑战比武,这样的事情他也一一经历。

    他入过少林寺,约战过隐世的高手。闯过哥老会的堂口,一伸手便已万夫莫敌。一副消瘦的身材,在短短三年间便已经名震大江南北。

    这就是年轻时代的杜心武,侠义之名靠的是拳头和一副豪爽的心胸。我们可以想象,假如杜心武一直这样走下去,那么上帝赋予他的也许会是另一种命运,也许就会像另一位民国高手孙禄堂那样以武技留名于世。

    但是,人与人终究不同,追求不同、心性不同,命运自然也不同。三年的镖师生涯之后,杜心武做出了一个华丽的转身入常德高等学堂读书。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杜心武的人生彻底融入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大历史

    在这之后,杜心武如痴如醉地吸收着武功以外的知识、见解。求学的间隙,他还数度入京城,并与谭嗣同、大刀王五结为好友。

    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在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鸣之后从容就义。杜心武与王五等友人怒发冲冠,决定联手刺杀袁世凯和慈禧太后。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大内之中高手入云,杜、王等人两次尝试均功亏一篑。

    面对着学武出师以来的第一次沉重失败,此时此刻的杜心武心情复杂。虽然他还有着江湖人的豪气干云,但对国家大事却也萌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他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命运并不是靠武技就能拯救的。要想救民于水火,他就应该在黑夜中寻找新的方向

    1904年,在天津码头,杜心武大步踏上轮渡。这一次,他的目标是日本。

    2技震东瀛

    抵达日本之后,杜心武的眼界被彻底地打开了。

    在这里,他更进一步地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并认识了革命党人孙中山和宋教仁。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除了参与革命党人组织的一些活动之外,杜心武还大显身手,接连挫败日本武学名家这其中比较震撼的有两次。

    第一次是1909年。在日本京都举办的“万国大学生比武大会”上,杜心武凭借自然门的绝学力挫群雄,荣膺冠军。在其中最关键的一场角逐中,他不光把对手、日本空手道冠军山本刚打败,而且还致其重伤。

    打败了山本刚之后,杜心武在日本声名鹊起,但同时也引来了岛国更多的武术名家。向来睚眦必报、心胸狭隘的日本人三番五次地挑战杜心武,而其中最有名的一次当属“日比谷花园之战”

    1909年秋,日本最著名的相扑手斋藤一郎向杜心武发出了挑战。此消息一传出,舆论哗然,绝大多数日本人都抱着极大的信心,期待着这场比武。

    事实上,如果单以身材而论,身形消瘦的杜心武的确尽落下风,斋藤的一身肥肉看上去就如同一座小山,不可撼摇。战书传来之后,一些留学生纷纷劝说杜心武不要迎战。然而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是,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杜心武便欣然应允了这场约战。在他眼里,无论是空手道还是相扑,说到底都是不堪一击的。

    为了让更多的人见证这一场所谓的“世纪大战”。日方最终把比武地点选在了人流熙涌的东京日比谷公园。

    这一天,吃过早饭后,杜心武一身轻松的打扮,径直来到了比武场。此时虽然时间尚早,但日比谷公园里却已经是人山人海。日本的武术名家纷纷赶来为斋藤一郎摇旗呐喊。在他们看来,面对体型硕大的相扑手,杜心武肯定毫无还手之力。

    然而奇迹最终还是发生了。让日本人民失望的是,大胖子斋藤虽然气势汹汹,但结果却和倒霉蛋儿山本刚差不了多少。杜心武几乎是照样画葫芦一般三下五除二将斋藤一郎击倒在地。

    斋藤失败之后,日本的舆论再次哗然,中国留学生则士气大振。两次与日本武林高手的对决,两次堪称辉煌的胜利这让杜心武在东瀛名声大噪,而这一系列事件也引起了另一个人的真正注意,他就是宋教仁。

    在当时,宋教仁是日本同盟会的核心领导之一。看到杜心武强悍的身手之后,他二话不说便把保护孙中山这个艰巨的任务交到了杜的手上。自此之后,凡有公开场合,杜心武都不离孙中山左右,并一手挫败了数次暗杀,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华第一保镖”。

    3革命往事

    时光荏苒而过,在同盟会众人的引导之下,身在东瀛的杜心武渐渐从一个热血沸腾的传统中国式侠者渐渐转变成了一个拥有先进政治理想的革命者。

    1910年,杜心武返回中国,并开始在江湖上串联,为接下来的革命起义做准备。在这一阶段,除了与中原及江南一带的江湖人士共谋大事之外,他还远赴东北,接连收服了几伙纵横强悍的马贼,并被东北绿林尊称为“关东大侠”,以至于到最后,张作霖也闻名而来,愿执弟子礼。

    可以说,在大革命汹涌如潮之际,杜心武的江湖地位也在扶摇直上

    哥老会的龙头、洪门的大佬,一入清帮辈分便高到了顶点

    这位武林中的传奇王者,用自己堪称完美的人格抒写了一段江湖神话。可以说,在当时的江湖,杜心武的风头绝对是一时无两。

    而除了这些之外,很多知识分子也乐于结交这位传奇大侠。梁漱溟、蔡元培很多知识界的才子都把杜心武引为知己。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杜大侠与一般的武夫截然不同他武功卓绝,但侠肝义胆,而更为可贵的是,在当时的江湖之化、有见识者可谓凤毛麟角。

    1911年,杜心武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这一年,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并利用其帮会身份广结善缘,促使大批江湖好汉投身其中。在他和其他洪门大佬的倡导、率领下,中国的江湖再度波澜四起。他们的理想也从空洞无望的“反清复明”、“变法维新”调整成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辛亥革命这是一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革命它象征着漫长的封建时代大幕渐掩,而中国式的江湖也在这一刻发展到了最为光辉的顶点。自此之后,江湖虽有才人出,但却日趋堕落,最终被尘封为久远的回忆

    辛亥革命取得胜利之后,杜心武见识到了人民的力量,也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光芒,他本想追随中山先生,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中国。但让其始料未及的是,曾经的仇人袁世凯在此时却一跃冲天,并最终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这一年对于杜心武来说不啻于悲喜两重天。怀着对革命前景的深深忧虑,他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人都失望不解的选择担任农业讲习所气象学教授,仅在北京政府挂了个虚职。

    4此生寂寥

    1913年,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风云变幻的一年,民主革命在这一年的春天遭遇重创而久赋闲职的杜心武也又一次看到了窃国者的无耻,他的革命理想再次遭遇重大打击

    这一年三月,曾被杜心武引为知己的宋教仁遇刺身亡

    宋教仁之死在当时可谓一件惊天血案,同时也让杜心武认识到了革命的黑暗角落。他再次一怒拔剑,全力缉凶。几经周折之后,杜心武最终将杀手锁定在了袁世凯爪牙应桂馨家,并在这里将凶手武士英擒获。

    查明了宋教仁遇刺真相后,杜心武决定再次暗杀袁世凯。然而可惜的是,此刻一心想做皇帝的袁大总统已然怕死到了极点,府邸之中重兵把守、戒备森严。“月黑不是杀人夜,风高未必放火天”,杜心武接连尝试了五次,结果都铩羽而归。

    1916年,袁世凯彻底撕破伪装,登基称帝。怒不可遏的杜心武不顾劝阻,停留于京畿一带谋划行动,打算继续伺机刺杀。但没想到的是,事情再一次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仅仅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居然两腿一蹬,突然死掉了。

    满腔怒火顿时化作一阵悲凉,未能手刃仇人,这让杜心武心灰意懒。袁世凯死后不久,杜心武便辞去一切公职,回到了湖南老家,郁郁寡欢,闭门谢客。

    轰轰烈烈的革命让大侠激情万丈,同时也让其寸断肝肠。

    在随后的日子里,杜心武几度沉浮。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应国民政府之邀再次出山,呐喊于江湖之上。这期间日伪特工几次想暗杀他,但最终都化险为夷。抗战进入焦灼阶段后,杜心武又不顾年岁渐高,以“中国人民动员委员会”主任的身份率领杜月笙等新一代江湖大哥,上下奔走,网罗江湖志士,守土抗敌。

    然而,时势虽然造英雄,但英雄却总是泪满襟。“人民动员委员会”虽然立志于动员江湖豪杰,但最终却成了国民党当局拉帮结派、排除异己的一个工具。而杜月笙等人更是心甘情愿做了蒋政府的马前卒,这种局面让杜心武痛心不已。但此时,抗战艰苦卓绝,他只好按下心中怒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利用自己的江湖人脉,组织“六国武术研究会”,用日本空手道、朝鲜跆拳道、泰拳、安南拳、西洋拳与中国拳术互相结合,专取有利近攻、夜战、白刃战的搏击术,施教于中国士兵。

    1945年初,眼看着抗战胜利在望,75岁高龄的杜心武终于下定决心,再一次退隐江湖。国民政府几次挽留,但杜大侠却去意已决。而这一归隐便又是四年,当四年之后,共产党人再次把他请出隐居之所时,一代大侠已是耄耋老者

    碧湖翠柏,江山依旧八十岁的杜心武虽然终于看到了民族的崛起,但内心之中却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

    从少年时名动江湖,到赴东瀛纵横无敌从江湖大佬到革命英豪英雄之落寞,犹如夕阳,虽然依旧霞光万道,但却饱含着无奈与悲凉。

    杜心武的出现是时代造就英雄,但英雄的落寞又留给世人什么

    这恐怕永远都说不清楚了

    杜心武,1953年卒,埋骨长沙凤凰山,坟前有荒草,至今寂寥

    二、洪棍中山

    1904年1月,美国檀香山。

    致公堂,国安会馆。

    一间充满中式古朴之风的大厅里。一个三十多岁,身材矮小的男人郑重地捻起三支长香,面色恭谨,走向大屋正中的香案。

    鞠躬、叩首、饮血酒、兄弟为盟

    一切程序都是有条不紊的,所有参与者肃立两旁,主持仪式的人是美国洪门前辈钟兆养。这位看尽江湖风云的老人饶有兴致地盯着眼前这个小个子。他很纳闷,在这样一具矮小的躯体里到底蕴藏着多大的能量而这个年轻人又将把洪门这古老的组织带向何方

    此时此刻,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场入门仪式将会给洪门天地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聚集在国安会馆的其他洪门耆老个个面无表情,怀着一种谨慎而又期待的复杂心情,注视着眼前这一幕一幕

    “天运甲寅癸卯年念五念四日,在会馆大放洪门招贤纳士,香邑孙逸仙领票钟国柱保。”洪门的历史档案就是如此记载的。当修史者落下最后一笔,历史便就此定格

    孙中山,1904年入洪门致公堂,职位洪棍,属大哥级头领,非闲职,可调动指挥帮会兄弟。这就是现代中国之父,这就是“大革命”江湖的一面

    1彷徨之路

    沧海横流,英雄不必问出处

    可以说,清末民初的帮会史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革命史以1904年国安会馆这历史一刻为基准点,我们暂且将时空倒退。

    95年,广州。

    这一年,革命组织“兴中会”在孙中山的号召下,谋划举行广州起义。参与起义的大多是帮会中人,其中尤以洪门分支“三合会”徒众甚多。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此时的革命党人与帮会之间并未建立纯粹的信任,其指挥系统也不能够做到统一计划、令行禁止。起义行动还未完全展开,领导层的最高秘密便已经被泄露了出去。兴中会会员陆皓东和洪门首领丘四、朱贵全被捕,三人最终遇难。而孙中山等人也被清政府全力通缉。

    1900年,惠州。

    在经历了广州起义的失败之后,孙中山避走国外。1900年寄居日本的他再度派兴中会会员郑士良到惠州策动武装起义,并打算亲自从台湾偷渡至福建,指挥全军。日,郑士良带领三合会会众在三洲田发起暴动。暴动之初,起义军势如破竹,附近的绿林会众纷纷投靠。然而就在斗争前景一片曙光之际,革命党人的后勤却出现了巨大问题。日本新任首相伊藤博文突然改变对华政策,禁止日本军火出口,并不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日本及台湾活动。这一举动,直接让惠州义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巨大困境之中。万般无奈之下,孙中山只好命令郑士良解散军队,只带领部分亲信遁至香港

    一连数次的革命失败,让孙中山充分意识到了反帝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会党中人的大批加入既让他感到这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但同时又让他感到有些许的矛盾,那就是在指挥上,会党徒众与革命党人之间总是缺乏那种理想意义上的共鸣与信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孙中山感到了一丝彷徨

    2加入洪门

    1903年,已被清政府通缉多年的中山先生取道日本赴檀香山。此时的他已经三十七岁了。对革命,虽然热血不减,但却多了几分沉着与老到。事实上,在抵达美洲之前,他已经对此次行程有了一个详细而清晰的规划,那就是发动海外洪门,支持和参加国内革命。

    和国内洪门的境遇尴尬不同,海外洪门组织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还兼具着同乡会的角色。在当时,美洲华侨十之人,其组织力量自然十分雄厚。

    抵达檀香山之后,孙中山广泛地接触了当地的洪门人士,同时也看到了海外中国人所积聚的大量人力物力为了把这股力量纳入革命的轨道,使海外华侨能直接或间接地参加国内革命运动,孙中山终于认识到自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进一步拉近革命党与洪门间的关系。

    1903年年末,在其舅父杨文纳的建议下,通过洪门耆老钟兆养出面,孙中山正式提出了入门请求1904年,在众多江湖人士的注目下,孙中山正式入洪门致公堂,开山堂“大陆山”,一举确定了其在洪门中的大哥地位。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加入洪门这件事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谓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之前,他是革命的倡导者,但却缺乏可靠的组织与人脉。而在这之后,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庞然大物傲然站在了他的背后。这庞然大物虽然来自于江湖,但麾下却有万千子弟,热血奔腾汹涌,斗志昂扬无双。

    自此,江湖中人再见中山先生,又多了一份亲近,也多了一个新的称呼:孙大哥。

    3帮会改组

    加入了致公堂以后,孙中山很快便投入到了新的忙碌之中。

    他并没有立刻率众回国,而是选择继续留在美洲,并在第一时间展开了对北美洪门的组织与整顿。入门后不久,他在美洲致公堂大佬黄三德的陪同下,穿梭于北美各地的洪门堂口,以传播革命为名,积极对内部进行整顿与重组。

    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刀光剑影,我们并不知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在当时,北美的洪门并不团结。特别是在康有为等保皇派的鼓动下,有个别洪门大佬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出身,忘记了头顶之上高悬的那四个大字:“反清复明”

    二十六处洪门分堂,二十六个心思各异的老大。这绝对是考验孙中山组织能力与鼓动能力的时刻。面临着参差各异的基层现状,孙化的角度入手,给北美各地的洪门弟子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国姓爷当年的振臂一呼陈近南的翩然西渡少林五祖的刚猛决绝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这一切的一切从孙中山的嘴里娓娓道来,几乎每一句都能让北美洪门的年轻一代热血贲张。在这之前,这些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华人对洪门的历史所知甚少。而历代执掌门户的大哥也在渐渐消磨着东归的意志,家国对他们来说早已化成了简单的乡愁。

    现如今,再一次听到这些或真或假的神话、往事,他们仿佛在瞬间便梦回百年之前,一腔热血彻底地沸腾了起来

    短短数月,孙中山的四处奔走效果显著在这次北美洪门的大整顿中,他不光解决了多年来组织不力的顽疾,而且还真正成为了一呼百应的领袖级大佬。他一边广泛地向洪门人士解说帮会成立的渊源和奋斗史天知道真假,一边竭力向他们宣传国内革命的形势和前途。这使得美洲致公堂的领袖和大多数成员渐渐地意识到,原来自己和大洋那边的祖国还有着一种血脉传承的责任与义务

    在完成了洪门教义的“正本清源”之后,孙中山又联合北美致公堂的大佬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堂务改组”,为洪门致公堂制定了一个崭新的行动纲领美洲致公总堂明确规定:“一、首美洲洪门组织统一名称为致公堂二、明确规定本堂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奋斗宗旨。”

    这个公章的提出,在中国革命史以及洪门发展史上都堪称巨大的转折和历史性的一笔。1905年山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同盟会,其奋斗宗旨与此时的“洪门辙。

    至于此,我们的国父与洪门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4江湖革命

    有了洪门大哥的身份,孙中山在江湖人的眼中就不再是简单的革命党了,而是成为了自家弟兄,称呼之外,自然平添了几分江湖式的义气与认同。

    1905年,已经离开北美的孙中山再度来到日本,并主持创建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此时除他之外,同盟会的另一位重要领导人黄兴也有了一个崭新的身份哥老会龙头。这是一个不亚于“洪棍”身份的江湖职务。自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反帝革命其实就是由具备江湖身份的知识分子所领导的爱国革命。

    有了江湖身份,聚众起义、革命也显得容易了许多。从创建同盟会到辛亥革命,孙中山等人在短短数年间就发动了大型革命起义数次,而洪门会党则成为了绝对的中坚力量。在国内,各路会众抛头颅洒热血,在海外,洪门子弟捐钱出力。一时间,原本就风雨飘摇的清帝国顿时陷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江湖大风暴。

    我们仅以年为例。

    1907年,浙皖起义。

    是年二月,同盟会浙江主盟人、“鉴湖女侠”秋瑾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期间,此二人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秋瑾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七月六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但最终事泄,七月十三日,秋瑾于大通学堂被捕。七月十五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

    秋瑾洪门三合会的“白纸扇”军师。她是大名鼎鼎革命党人,同时也是江湖中声名显赫的女丈夫

    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

    起义的基层人员均为洪门会众。直接领导者如许雪秋、余丑、陈涌波等人则均为会党首领。此次起义于四月十一日发动,义军先是占领了黄冈,继而在井州与清军发生激战。后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起义军自行解散。

    1907年的惠州七女湖起义。

    本次起义的基层人员为惠、潮一带的帮会徒众。首领为洪门的陈纯、林旺、孙稳。在这次起义中,孙中山将同盟会会员邓子瑜派回国内,负责领导指挥。

    四月二十二日,义军在七女湖揭竿而起,首战即获胜,并连克泰尾、杨村、三达等圩,进抵柏塘、八子低、公庄等处。后因无弹药接济,义军最后自行解散。

    1907年的钦廉防城起义。

    本次起义的基本队伍仍然是洪门会党中人,首领为王和顺、粱植堂、粱建葵、柴少庭、刘显明等。在日本调控全局的孙中山则派出了黄兴、胡毅生回国参与领导。七月下旬,义军从三那出发,取防城。后因攻钦州失利,被迫退入十万大山。

    1907年的镇南关起义。

    起义的基本队伍依旧是当地的洪门会众,首领为黄明堂、王和顺、粱兰泉、关仁甫等。起义由黄兴策划及领导。

    10月25日,义军取道越南进入中国,先后攻占镇南关北、中、南三座炮台,与清军麝战七天。其后因寡不敌众,遂由镇南关撤入越南境内。

    1907年的钦廉上思起义。

    起义军组成为钦廉一带的洪门会党,由黄兴领导。2月25日,义军从越南进攻钦州,转战钦廉、上恩一带,经过数十乡镇,历时四十余天。义军先后与两万清军交战,后来,因弹尽粮绝自行解散。

    年的云南河口起义。

    义军组成主要为镇南关起义的残部,全都是洪门会党。起义发动后,孙中山派黄兴回国担任领导。3月29日夜,义军从越南进入国境之。后因清军大举围剿,无奈,退回越南境内。

    以上这些起义虽然最终都未获得成功,但却验证了孙中山的“江湖”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民智,让革命的概念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5祭告明陵

    1911,农历辛亥年。

    此时的中国已是风雨飘摇,病入膏肓的清政府如发疯一般全力绞杀革命党人。各路义军虽然前赴后继,但却始终没能获得决定性的成功。

    五月初,历经数次起义失败而不悔的中山先生再度赴美。而这一次他的来意更加明确彻底地将洪门与革命党捆在一列战车之上。

    到了旧金山之后,孙中山与致公堂大佬黄三德协商,并迅速做出决定,将同盟会并入洪门“凡同盟会成员以前未有加入洪门的,一律加入洪门致公堂。”对于这一盛事,当时同盟会与致公堂分别在少年中国报、大同日报刊登公告。

    可以说,这是孙中山继1904年加入洪门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至此,同盟会亦成为洪门一组织。“江湖亦革命,革命亦江湖。”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朱元璋问鼎天下前的种种举措

    假如没有白莲教义军,假如朱元璋麾下没有明教的弟子,假如他不是干掉了韩山童之后以明王自尊,那么中华之江山是否还会添上“朱”字的徽章呢

    历史何其相近啊,难道真的是轮回吗

    凡事种种,一言难尽

    同盟会全体加入洪门之后,黄三德立刻在美洲举办洪门筹饷局,为反清起义筹集军饷。并在洪门筹饷局的缘起中明确指出:“我洪门创设于美洲已数十年矣,本为合大群、集大力,以待时机而图光复也。所谓反清复明者,此也。”这一公告彻底向世人做出了宣言:反清革命就是反清复明的延续

    同年10月10日,孙中山返回日本,再度遥控起义。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自此由洪门同盟会所主导的各路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满清政府再无任何生机。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返回国内,并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满清王朝至此灭亡。皇太极和多尔衮的后代最终还是折戟沉沙,丢掉了花花江山。

    1912年2月15日,作为洪门一分子的孙中山在众人的热切目光下,亲自祭告明孝陵,为洪门数百年来“反清复明”的历史使命做出了一个圆满的交代

    江湖在这一刻,光芒万丈而洪门天地会也在这一刻走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6江湖之变

    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代表着反清革命的胜利。然而胜利却并不表示一切纷争都会烟消云散。旧势力的反扑、新兴军阀的暧昧都给这个新生的政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更让孙中山等人始料不及的其实还有内部的混乱。

    这混乱竟由洪门而起

    事实上,在革命之初,代表先进思潮的知识分子空有爱国之心,却无报国之力。他们不能靠嘴皮子瓦解旧军队,就只能依靠门徒万千的洪门天地会。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孙中山加入致公堂还是黄兴加入哥老会,说白了,都有投机的成分。他们想要的不过是洪门庞大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他们想要的是一群可以为简单理想而奋勇拼杀的人。

    然而随着革命一步步走向深入,知识分子对洪门的认识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这种加深,既让他们感慨于帮会力量的强大,但同时也有着几分无奈与尴尬。在很多次起义中,底层的百姓只知道洪门,却不知道同盟会,只知道反清复明,但是对民国却并无概念。

    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会党占领黄冈建立军政府时,标明“大明军政府孙”同年的惠州七女湖起义中,义军亦曾发告示,其中有内容称:“正面天子,立转明朝。”这都说明,在革命之初,孙中山等人的新思想并未起到太大作用。洪门会众虽遵从孙中山的指示,但归根结底更多的是一种江湖式的信任。而这种信任自然不是一个具有法理威慑力的国家所应该存在的。

    鞑虏既已驱除,接下来自然是汉人治理天下。然而江湖有江湖的规则,民国有民国的律法,当两种规则碰撞在一起之后,矛盾也就产生了。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洪门会党在各地的势力一度获得了大幅度的扩张。

    在湖南,会党首领焦达峰做了大都督,衡阳、岳州一带的会党成员扬言:“焦大哥作都督,今日吾洪家天下矣。”

    在四川,哥老会舵把子尹昌衡当了都督之后,立刻在督府门前挂出了一个“大汉公”的招牌。于是,在尹老大的带领下,陆军部长周骏挂出“大陆公”的招牌,参谋部也挂出“大参公”的招牌,整个四川民国政府各公林立,变成了哥老会的大堂口。

    除以上两地之外,陕西、两广等地的会党组织也都迅速扩充,洪门势力在瞬间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种扩充让原本就内心忐忑的革命党人慌了手脚。他们开始与立宪派的人联合在一起,并渐渐走到了洪门会党的对立面。

    7悲兮,洪门

    民国的建立让中国有了希望,但派别林立的国内政局又让身居总统之位的孙中山倍感忧虑。各路军阀拥兵自重,立宪派上蹿下跳,就连革命党内部也很难说是铁板一块。

    偌大的中国,满清虽亡,但乱象却并未结束。而就在此时,更让孙中山感到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同盟会的“上级组织”致公堂要回国参政。

    在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加拿大维多利亚致公堂第一时间致电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望大哥念花亭之秘密,高溪歃血之盟。况且大总统是洪门首领,正宜成政党以慰陈近南、郑成功之亡灵,以慰同仁仰望之心。”而紧接着,美洲致公堂大佬黄三德更是亲自回国,要求立案活动。

    从表面上看,致公堂回国参政并无法理上的不妥,因为话说白了,发动和领导革命的同盟会在道理上不过是洪门致公堂的一个分舵。但问题是,假如致公堂回归,那么革命党人又该何去何从

    事情至此,矛盾已经完全脱出了帮会的范畴,甚至在某些地方已经上升到了政权的层面。在这种情况,海外洪门的要求被孙中山冷冷地拒绝了。国父与洪门之间的关系也在瞬间降至冰点

    1912年,各地军政府在孙中山的默许下,展开了对洪门会党的大规模镇压。湖南总督焦达峰被暗杀四川都督尹昌衡叛出哥老会,并随即对全省会党展开绞杀最令人惋惜的是广东,许雪秋、黄明堂、关仁甫等参加过数次革命暴动的洪门领袖纷纷被解职、镇压。而主持这一系列行动的陈炯明却得到了孙中山的全力支持

    历史在这一刻真的轮回了

    这一幕幕情景就宛如当年朱元璋定鼎天下后,故事的重演

    明教和白莲教是非法的

    洪门也一样

    朱洪武的拥趸们尝到了自己数百年前种下的恶之花

    这就是所谓的报应不爽吗

    这就是所谓的权力斗争吗

    一切再无必要纠缠下去了帮会,再一次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在这之后,洪门虽然在人员上达到了顶峰,但缺失了理想的他们已经再也没有办法重塑过去的荣光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难以想象,在这一刻,曾经主持过1904年那场入门仪式的洪门耆老钟兆养会是如何的表情

    是慨叹,还是摇头呢

    三、致公元老司徒美堂

    在民国时期的帮会史上,叫得出名字,同时又对历史进程起过一定作用的江湖大佬可谓比比皆是。无论是先前的杜心武还是后来的王亚樵、杜月笙,这些人无一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留下了几许风流,让后人凭吊。

    然而豪杰虽广,但牺牲者往往居多,杜心武寄情山林,王亚樵喋血广西,杜月笙虽然辗转到了香港,最终却也落了一个晚景凄凉。

    在繁星闪烁的江湖中,假如我们真的想找几位全程参与中国革命,并且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大佬,那还的确不太容易,因为这样的人选满天下也只有一个。他的名字叫司徒美堂。

    “洪门耆宿、美国安良堂总理、孙中山的挚友、中国致公党的创始人”其实他的头衔还可以更多,但无论有多长,紧随他名字之后的那两个字必然都是洪门。

    1金山之路

    司徒美堂,年生于广东开平县赤坎镇。童年时家徒四壁,后习武,十余岁便小有成就。12岁的他从开平步行至香港,搭乘大火轮“加力”号,只身远渡重洋,奔向了梦中的“金山”美国。

    许多年以后,在回忆录里,司徒美堂曾这样描述他踏上美国土地的瞬间:“我是在旧金山上岸的脚刚踏上码头,就被美国流氓用马粪和地上的脏东西抛了一身。这就是他们给我们的第一份见面礼。”

    历史就这样在一个孩子的心里留下了凝固的一幕。年幼的司徒美堂此时已经明白,“金山”并非他想象中的乐土,美国其实也并不美。在这里人们所信奉的依然是势力、依然是强权。

    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历史还曾经记录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场面。

    1947年,司徒美堂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在南京见面。司徒雷登说他爱恋中国,习惯于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所以与其说自己是美国人,还不如说是半个中国人,并说自己非常愿意以“半个中国人”的资格来欢迎“半个美国人”的司徒美堂。

    然而令美国大使尴尬的是,司徒美堂对他的好意并不领情,凌然回答说:“是的,我在美国住了六十九年,可是并不怎么爱现今的美国,所以我不是半个美国人,我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只爱恋中国,我只愿把骨头埋在中国。美国人在中国开学堂办医院,并没有使华侨对美国人较为亲热一些,因为我们知道美国人有两张面孔、两套办法,很不诚实。美国人民援助中国,我们很感激,但美国兵,美国飞机,美国的银币在中国流通。美国人那样关心中国的政治,美国政府那样热烈地搞中国内战,很明显,这不是援助,这样下去,中国不亡于日本就会亡于美国。”

    于是,1949年,旧中国解放,司徒雷登回到美国。

    于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司徒美堂终老华夏。

    2洪门精英

    2年,也就是司徒美堂赴美的第三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拉开了长达61年全国性排华的序幕,本已饱受歧视的华侨,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很多华侨不得已加入了洪门致公堂等社团组织,团结起来保护自己。在这种条件下,年少的司徒美堂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江湖之路。这也许不是他的初衷,但却是必然的选择

    17岁的司徒美堂拜堂盟誓,加入了致公堂,成为了海外洪门的一分子。加入帮会之初,司徒美堂并没有成为手持钢刀的街头悍将。童年的贫苦生活让他深深地明白,来到美国为的不是好勇斗狠,而是赚到足够的钱,活下去,进而活得好一点。

    但人生怎么会按照预想的轨道前行呢上帝有时就像一个任性而又喜欢恶作剧的小孩儿。你想要的生活,他就偏偏不给

    年,时任饭店小工的司徒美堂因不满白人流氓吃白食,与之发生厮打,结果将其打死。案发后,当地警方很快便下达了死刑判决。

    然而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的是,这件事几经宣扬,竟然激起了华人群体的同仇敌忾。到最后,洪门致公堂高调介入,华侨华人捐款营救。最后政府也只好选择妥协,死刑被迫取消,改判为有期徒刑十个月。在鬼门关里绕了一大圈的司徒美堂终于逃出了生天。

    在很多年以后,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司徒美堂的脸上都会闪过一丝振奋。这并不是因为他杀人未偿命、快意江湖,而是从那一刻起,他真正地明白了,“团结”之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地说,二十岁犯下的这起杀人案,既是司徒美堂江湖生涯的第一个难关,也是他一生中的转折点

    假如没有这件事,他也许就默默无闻,成为唐人街上的一家华铺老板。但这件事发生之后,他的名字却在一夜间成为了华人的骄傲。而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司徒美堂第一次看到了帮会的力量,他明白,假如没有致公堂的介入,自己这条命必然是凶多吉少。

    人生的转折往往就是这样突然得没头没脑,上帝开了个无厘头的玩笑。

    从监狱里出来后,司徒美堂在洪门的地位也开始扶摇直上。

    94年,他来到波士顿,并在此处成立了致公堂内堂组织“安良堂”,打出了“锄强扶弱,除暴安良”的旗号。

    在这个旗号之下,安良堂很快就成为洪门致公堂旗下的强势团体,并迅速开疆扩土,最后发展到全美31个城市,成员达2万多人。

    3结缘国父

    1904年,已是致公堂大佬之一的司徒美堂再一次遇到了人生的转折点。

    这一年,在檀香山,他见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朋友,也可以说是一盏指路的明灯,这就是年长他两岁的孙中山。

    在当时,由于孙中山是以反清志士的身份抵达美国,因此受到了洪门兄弟非常热情的迎接和照顾。而作为致公堂最大分支安良堂的老大,司徒美堂更是甘愿作为孙中山的贴身护卫,以保万全。

    两人这一接触,时间便长达数月之久。司徒美堂的仗义侠气让孙中山颇为欣赏,而国父的革命理论也开阔了司徒美堂的视野。在不知不觉中,这位年轻的洪门大佬悄然完成了从帮会首领到爱国志士的转变。

    总而言之,19041905年这段时间里,司徒美堂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扇大门通向革命也通向光明。在孙中山身上,他懂得了反抗,也看清了到底什么叫政治在这之后的若干年里,帮会力量在中国的大舞台上浮沉跌宕,而唯有司徒美堂这一脉人马真正地做到了善始善终。

    1905年,在孙中山的建议下,司徒美堂在纽约成立了“安良总堂”,自任总理。同时为了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安良堂还聘请了自己的法律顾问,而这个人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1905年7月,孙中山离开美国,转道日本组建了同盟会。在这之后,国内革命如火如荼,海外洪门组织也竭尽全力筹集款项支援国内革命。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同盟会急需15万美元在国内善后,司徒美堂和致公堂大佬黄三德等人发动洪门兄弟全员募捐。然而帮会弟兄虽广,但此次毕竟数额巨大,而且异常紧急。情急之下,司徒美堂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和金山大厦四所致公堂大厦典押出去。此后,他又与黄三德、李是男协商,变卖了另外几座致公堂大楼,最终筹足了15万美元,并迅速汇到香港黄兴手里,支援武装起义。

    从以上事实我们不难看出,在支援国内反清革命这件事上,洪门确实是尽了全力。先不说国内弟子前赴后继地拼杀,就单说海外洪门变卖家产支持革命的举动,也足以让历史牢牢铭记

    但历史就真的这么公平吗

    从1912年,孙中山明皇陵致祭,一直到1949年司徒美堂代表致公党站在胜利的巅峰,这期间洪门的曲折太多太多

    作为革命者,洪门是满清王朝的掘墓者,但作为武器,他们最终还是为政治家所抛弃。当然,抛弃归抛弃,例外也还是有的,比如司徒美堂

    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曾在第一时间请司徒美堂回国任“监印官”。但此时的司徒美堂已然看清了革命党与洪门之间必然发生的龌龊。在这种情况下,他以“功成身退”和“不会做官”为理由,婉言拒绝了孙中山的建议。

    这是聪明人的转身,自此之后一连十数年,司徒美堂不再关注国内的战事。尽管中间他两次回国,但无论是袁世凯复辟,还是后来的军阀混战,司徒美堂都仿佛身处世外,不闻不问,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海外洪门的建设中。

    4奋起抗日

    时间就这样滚滚向前,而未来的一切都将出人意料。

    1931年,在美国东部的华人帮会之间发生了一系列非常严重的堂斗事件。主角之一正是司徒美堂控制的安良堂和洪门的另外一个堂口“协胜堂”。由于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导致美国政府的严重不满。司徒美堂被迫避居国内。

    然而,就在回国暂住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突然爆发了,日本侵略者顺势占领了我东北全境。这件事让司徒美堂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再次认识到了团结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也认识到抗日将会是炎黄子孙无法回避的责任与义务。

    打定主意之后,司徒美堂立刻回到美国,并主动向协胜堂检讨自己,召开了两堂的“和平大会”。从此,两个洪门堂口团结一致,共同发动华侨募捐支持抗日。

    1932年,“一二八”淞沪事变爆发,蔡廷锴将军率领十九路军将士英勇抵抗日寇。消息传到美国,司徒美堂马上组织募捐,之后又带着捐款回到祖国慰问将士。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司徒美堂以七十高龄,亲自发动美东地区侨社成立“纽约全体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为了能集中精力从事救国工作,他辞掉社会事务,每天都到筹饷局上班,并一直坚持到深夜。

    就这样,在司徒美堂的带领下,美洲洪门侨众全力捐助祖国。抗战八年,纽约“筹饷总局”募捐达1400万美元。其中,由司徒美堂领导的安良堂捐款最多,达330多万美元。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司徒美堂发动美洲洪门旗下的纽约公报、世界日报、加拿大的大汉公报、古巴的开明公报等十家报纸,共同发表了宣言,提出“反对分裂,反对内战,反对破坏抗战”的口号,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战。

    同年冬,75岁高龄的司徒美堂被选为国民参政员,从美国返华出席国民参政会。

    5洪门归宿

    1941年的这次回国议政,是司徒美堂晚年的一次重要行动

    和以往归国时的顺风顺水不同,这一次回国,司徒美堂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此时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香港沦陷。就在司徒美堂踏上香港地界的当天,便遭到了日本特工的劫持软禁。据说在当时,日本特务头子矢崎亲自对司徒美堂威逼利诱,强迫他出任维持会长,但他坚辞不就。最后,在香港洪门以及共产党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司徒美堂历经艰险,辗转来到了重庆。

    在重庆,司徒美堂受到了国共两党的热情欢迎,同时他也见到了中共驻渝代表周恩来。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传说中的共产党人,这一次的接触也决定了他晚年政治生涯的巨大转变。这转变之重要,可谓影响了整个洪门

    1942年,在与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广泛接触后,已过古稀之年的司徒美堂再度专程前往南美洲各国,向华侨宣传支援祖国抗战。

    1945年春,司徒美堂对北美洪门做出了重要改组,建立了中国洪门致公党,并被推举为全美总部主席,从此洪门走向政党化这显然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同时也为海外华侨归国参政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在此后的数年间,司徒美堂对国内局势的关注与日俱增。作为华人华侨的首要代表,他坚定不移地站到了反对独裁统治的共产党一方。从1946年的国共和谈开始,一直到后来的内战,司徒美堂与共产党之间的信任与日俱增,与国民党之间的联系却是渐行渐远。

    194国共产党发出召开新政协会议的倡议,司徒美堂闻讯激动不已,写了上毛主席致敬书,表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新政协何时开幕,接到电召,当即回国参加。”翌年1月20日,毛泽东亲笔致信司徒美堂:“至盼先生摒当公务早日回国。”

    同年代江湖大佬终于见证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天安门广场上欢庆的人群可以作证,在那一刻,革命确实取得了胜利。

    民主党派的参政席位也可以作证,海外华人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终究未被磨灭。

    致公堂、安良堂虽然消失了,但新的致公党将永远存在,而且是合理合法地存在于中国大陆,因为它代表着海外侨胞的荣光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可以说是洪门最好的归宿而司徒美堂,似乎也达成了他心中的理想

    四、黑道里程碑黄金荣

    假如要在民初的江湖中寻找一个代表地区,上海必然首当其冲。而要在上海寻找一个人做代表,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黄金荣。

    纵观旧上海数十年的风云演义,黄金荣没有杜月笙豪爽,也没有张啸林善战,更不如王亚樵那样铁血无忌,但有一点我们必须得承认在中国的黑帮史上,黄金荣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因为正是他,开启了旧帮会转型的大幕也是他将一个个后辈送上了疯狂的江湖路。他靠的不是个人魅力,也不是简单的凶残狠毒。他胆大心细、运气好,狂妄但是又懂得节制,他为中国的新式帮会立下了一个典范。

    在他之后,一直到今天,所有的黑帮人物几乎没有谁能走出他所触及的范围和领域。

    我们可以说,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可以奠定一个人群的信仰,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能奠定一个国家的走向,而黄金荣奠定了现代中国帮会的所有、一切。

    他是流氓大亨,也是黑帮之神。

    1捕快时代

    黄金荣,祖籍浙江余姚,出生于江苏苏州。字锦镛,小名和尚。

    按照其家乡邻人的说法,黄家并无任何根基,家境普通,既无显赫的历史,祖上也没有称霸的枭雄。

    在当时,时间已至清末,民生凋敝,贫民的生存惨淡异常。黄金荣出生不久便得了一场大病很可能是天花,由于医疗条件落后,最后他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却落了满脸的麻子。以至于若干年后,即便他纵横浦江两岸时,恨他的人也往往会叫一声“麻皮金荣”。

    1年,黄金荣14岁,其父因病去世,留下一家孤儿寡母,生活艰辛。由于年龄小,母亲舍不得他远处谋生,因此黄金荣就被送到附近一家寺庙打短工,乡间孩童取笑他,便称之为和尚。

    然而生活虽然不易,但黄金荣也并非一点前途都没有。他父亲去世之前,乃是苏州府衙的捕快。加之为人不错,因此在当地也有些许的人脉。黄金荣长大成人后,父亲的朋友看他终日浑噩,于心不忍,便疏通关系,让他子承父业,到上海县当了一个小捕快。

    当捕快,这是黄金荣一生中第一个转折点。其意义不仅仅是有了稳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他有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空间。捕快职业的特殊性让黄金荣有大把的机会接触当地的帮会与三教九流,这既让其早早懂得了帮会的操作模式,也为其最终聚集人手,走上江湖路奠定了基础。

    9年,黄金荣再次遇到了腾达的机会。当时,为了加强辖区内的治安,法国驻沪总领事决定招募120名华人巡捕。时年22岁的黄金荣早就听说在租界当巡捕是个肥差,于是便立刻跑去应试。

    这事情说来也是幸运。在当时,法捕房的工作一直都很抢手。照常理,一般人根本没什么机会,可黄金荣却稀里糊涂、一次面试便胜利入围,而且原因竟然只是因为他体格强壮、面目凶残,一眼看上去就对罪犯充满震慑力。

    进入法捕房,就意味着真正进入了上海滩的繁华所在,而与西式警察的接触,也让黄金荣开阔了眼界。以前抓人是一把腰刀一根绳子,而现在手握长枪、制服笔挺,这对于年轻的黄金荣来说不啻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作为巡捕房的新人,一开始黄金荣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整天跟在法国巡捕的屁股后面,挨家挨户去征收“地皮捐”、“房屋捐”,有时还要到越界筑路区为新建的房屋订租界的门牌号码。

    但也许是意识到了好工作来之不易的原因,虽然每天都是干一些户籍之类的小零活,黄金荣却并不厌烦,在这些工作中,他表现得格外卖力。有时在本职工作之余,他还担负起“租界城管”的工作,参与镇压那些不愿意动迁的农户、坟主和抗议加捐的小东主。

    良好的身体条件加上努力的工作态度,这让黄金荣在巡捕房里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了警务总监眼中的人才。入巡捕房第二年,黄金荣再一次完成了职业上的飞跃,由华捕提升为便衣也就是包打听。

    提拔后的黄金荣被派差到十六铺一带活动。一身便装,成天地泡在茶馆店里,喝喝茶、吹吹牛,从中收集情报,联络眼线。

    和现在的人民警察不同,在当时,黑与白只是一线之隔。黄金容虽然人长得五大三粗,但脑子活络。他用“黑吃黑”、“一码克一码”的手法,网罗了一批“三光模子”。在他的组织下,这些混迹于各个角落的流氓瘪三为他提供了各类情报。由此,黄金荣的破案率也是节节升高,很快便在法捕房一枝独秀。

    有了扎实的事业根基,黄金荣的从警之路一片坦荡,很快便升为探目、督察员。在升任督察员之后不久,黄金荣的幸运之神再次降临,一件大案摆在了他的眼前法国总领事的书记官凡尔蒂偕同夫人去太湖游览,没想到竟遭到了那里的土匪绑架。法租界巡捕房闻讯后,立刻派黄金荣前往营救。到了当地之后,黄金荣找来手下的小喽啰联系上太湖土匪的头领“太保阿四”、“猪猡阿美”,轻而易举地将这一对“法国肉票”保了出来。

    救出法国书记官之后,黄金荣再接再厉,先是破获了福建省督理周荫人的古玩字画失窃案,紧接着又侦破了法国天主教神父被绑架案。

    三件大案的接连破获让黄金荣名声大噪,法国政府授予黄金荣一枚头等金质宝星奖章,而后又破格提升他为整个上海唯一的华人督察长,并令其兼任刑事处外勤股和强盗班两个部门的领班。

    至此,黄金荣终于完成了人生之中最关键的大飞跃,成为了上海滩的超级名人、“罪恶克星”。

    2清帮龙头

    作为一名租界巡捕,黄金荣用短短数年便从基层做到了极限,这中间除了运气和自身的努力之外,与江湖人物关系密切也是重要的原因。

    在当时,上海的帮会格局非常清晰,完全就是清帮一统天下,其他帮派很难形成大的集团。即便像洪门这样历史悠久的老帮会,在上海也没有办法成立大规模的组织,仅有类似于“小刀会”这样的暗杀机构。而作为一个脚踏黑白两道的人物,黄金荣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与清帮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也就成了他的日常功课之一。平日里摆酒宴客这是必不可少的,见了面称兄道弟也是混门路的手段。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很多人甚至都把黄金荣当成了清帮的一分子,而他呢,自然也不去反驳什么,反而来了个顺竿爬,干脆就自称是清帮弟子。

    然而和一般传承松散的帮会不同,清帮是一个极讲封建仪礼的组织。按照清帮帮规,入帮要拜香堂,帮会成员之间也有严格的辈分等级之分。在当时,上海滩清帮最高辈分为“大”字辈,其余都是些“通”字辈和“悟”字辈的弟子。

    作为法捕房的华总探长,黄金荣对于自己的江湖身份比较纠葛。一方面,他渴望自己能在清帮有个正统的身份另一方面,出于自尊心作祟,他又不大愿意降低自己的探长身份去拜师入门。在当时,经过刻意经营,拜在他门下的弟子已经为数不少,甚至超越了很多清帮老头子。于是黄金荣便一不做二不休,仗着自己的势力而自称是“天”字辈。意思是比当时上海滩清帮最高辈分“大”字辈更高一尺,并先后建立了忠信社、荣社等帮派组织。

    1920年之后,黄金荣完成了原始积累,从法捕房渐渐淡出,开始专心经营帮会事业。此时没有了租界官员的身份,他的清帮身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面对自己无名无分的现实,黄金荣权衡利弊,最终还是向“大”字辈的张镜湖递交了门生帖,并送了两万现大洋,从此正式加入清帮,成为清帮“通”字辈人物。

    正式加入清帮后,黄金荣算是彻底解决了自己的身份问题。自此之后开山堂收徒,不亦乐乎。按照当时江湖人物的估算,鼎盛时期,黄门子弟竟然足足有两万余众

    手里有了强大的人脉,生财之道也渐渐宽泛开来。如果说最初的清帮是以漕运起家,那此时的黄金荣可谓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历史。在他统领上海黑道期间,除了小部分正行生意外,他还涉足烟、赌、娼、盗,大发不义横财,只要能挣钱,他从不问行当,下三滥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从1直到1949年大陆解放,黄金荣的黑道帝国长盛不衰。其所作所为几乎彻底背叛了中国式帮会的旧传统。清帮的宗旨“替天行道”在他这里荡然无存。如果不是抗战期间,他笃定信念,不为日本人所用,那么我们甚至可以说,从生到死,麻皮先生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人。

    3政治解码

    当一个人的社会能量不断攀升,往往会增加一些政治上的诉求,黄金荣也不例外。北伐战争前后,面对国内政治的巨大变化,他也开始有目的在帮会中吸收一些政坛人物,而在这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蒋介石。

    1916年,国民党二号人物陈其美被刺死于上海,许多依附在其周围的人顿时失去了靠山,而在当时尚未成气候的蒋介石恰好就是其中一员。

    按照历史记载:在当时,尚可称为青春年少的蒋委员长可谓落魄到了极点。政治上断了前路,经济上也是穷困潦倒。为了改变自己的窘境,蒋介石只好另辟门路,寻找新的起点,而遍地黄金的上海滩自然成了他“扭转乾坤”的宝地。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准备后,蒋介石与戴季陶、陈果夫等人在上海开办了一个证券交易所“恒泰号”,以“蒋伟记”的名义炒股。在起初的一段时间,“恒泰号”的收益还比较可观,但随着国际时局迅速恶化,作为东亚经济中心的上海受到了首当其冲的打击。仅仅两年不到,原本生意兴隆的“恒泰号”便到了破产的境地。蒋介石也弄了一个血本无归,欠下一屁股债。

    面对着各路债主的威逼,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只好求助于同乡、商界巨头虞洽卿。当时虞洽卿也是上海闻人之一,与黑白两道都有交往。在他的引荐之下,蒋介石最终选择了以帮会作为靠山,而他拜的老头子不是别人,正是如日中天的黄金荣。

    收下蒋介石这个徒弟之后,黄金荣并没有将其引入帮会内部,而是立刻送上盘缠,支持他去了广州。因为通过虞洽卿的介绍,以及自己的接触,黄金荣意识到,蒋介石虽然年轻、落魄,但言谈之间却颇有英气。对于这样的人,黄金荣明白,留在身边也是无用,莫不如让他去走那条所谓的“革命之路”。


第10章 档案Ⅱ 振臂一挥江湖乱·王者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