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密道追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第(2/2)页
并不觉得奇怪。因为他们也看到很多日韩游客在这里旅游,当地人把他们当做了日韩游客。

    回到旅店,大拿终于忍不住询问嫣儿,“为什么我看着当地人的样貌和我们挺像的,跟飞机上的那些老外相比,他们看起来更像是亚洲人。”

    “因为印第安人是从东亚迁徙过来的人种。”嫣儿说,“现在我们在大城市,你看到的平民,很多都有西班牙白人的血统。到了乌尤尼这种偏僻的地方,你会发现他们的样子和我们更加接近。”

    “印第安人是我们中国人的后代”大拿听到后,非常的感兴趣,“是这个意思吗”

    嫣儿摇头,“只能说这里的原住民,和我们可能是同一个祖先,因为东亚人迁徙到美洲的人种,最早可能在十万年前。那时候还没有中国的概念。”

    大拿说:“那他们挺厉害,隔着这么大的太平洋,都能到美洲来。”

    “现在能够考证的印第安人,都不是划船来的,”嫣儿说,“以那时候的条件,船在海上支撑不到两个月就会饿死或者渴死。”

    “两个月,”大拿说,“为什么是两个月”

    “因为现代有人模仿出了当年船体条件,造出了一艘类似上古时代的木船,他们顺着黑潮横跨太平洋的时间是五十六天。”

    大拿吐吐舌头。

    “而且这个冒险试验,最后也被证明毫无价值,”嫣儿说,“因为有证据表明他们在途中接受了来自外部环境的补给。而且他们的借助了现代的天气预测系统,选择了一个最为合适的时间航行。所以在海上没有经历毁灭性的风暴。”

    大拿笑起来,“你不会在告诉我,我们的老祖宗是长了翅膀飞过来的吧。”

    “我再强调一遍,他们不是我们祖先。”嫣儿说,“我们只是十万年前蒙古利亚人种的后代,只是他们走的更远而已。”

    “走的更远”大拿好奇的问,“他们是走过来的。”

    嫣儿点头,“在十万年前的冰川期后期,亚洲和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还有一个冰雪构成的陆桥,主流的考古学家认为,在这个陆桥一直存在了很久。可能一直延续到几万年前。而我们的猜想,这陆桥可能存在了更长的时间,很可能在夏商时期还没有完全消融。”

    “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大拿问。

    “卸岭一派,是做什么的”嫣儿问。

    “盗墓,”大拿说,“还有破坏异族陵墓的风水。”

    “我们门派挖掘了很多蒙古人,还有早期的契丹人,甚至更早的那些在西伯利亚民族的陵墓。那些陵墓里会记载很多资料。除了文字记载,更为直观的就是那些壁画,这些壁画都被我们拓印下来,仔细的研究。”

    大拿说:“原来还有这些事情,为什么我读书的时候,历史课上没有学过。”

    “这些东西是不能放在课本上的。”嫣儿说,“我们的门派必须得保密。而且别的国家也有类似我们这样的门派,相互之间的争斗,远比你想象的要残酷。”

    “你的意思是说,早期的人从冰层上走到了美洲,然后在美洲生存,就变成了印第安人。”

    “如果这么简单,”嫣儿说,“就没有我们什么事情了。”

    “对啊,我们来的目的是太阳盘,太阳盘在中国的原型是你说什么瑗。最多是两千年前的东西。”

    “所以我要告诉你的是,”嫣儿说,“从亚洲到美洲的人类迁徙一直没有停止。甚至在亚洲我们中国封建朝代更迭时期,都还在延续。只是和最初的原始人种不同,他们开始有目的性的去往美洲。其中留下历史记载,为世人共知的是商朝的攸侯喜。”

    “攸侯喜”大拿问,“这个名字听好玩的。”

    “古时候起名都这样,那时候只有王族才有姓氏,攸侯喜只是商朝的一个将军而已,商朝灭亡的时候,攸侯喜带着几千名军士从海上到了美洲,路线就是一路向北,到了接近白令海峡的位置,然后横渡到了美洲。再后来,他们的后代逐渐迁徙到了中美洲。”

    “他们有地图”大拿终于懂了,“后期进入美洲的亚洲文明人的部落,是掌握着去往美洲的地图,因为他们必须知道要先到北方,在两个大陆之间最狭窄的地方渡洋。”

    嫣儿说:“对啊,我们以前为什么没想到这点,很可能是由地图流传的。这就解释了当年耶律齐奴为什么也会用同样的线路到达中美洲。”

    大拿说:“我和老沙在虎符镇地下看到的那几幅壁画,其中就有耶律齐奴在冰天雪地里行走,旁边还有海岸。”

    “是的,”嫣儿说,“我们一直认为壁画里画的是走向朝鲜的地图。而我们实在是想法太狭隘了,壁画实际上是个地图,北方民族挽救自己文明的最后一个出路,迁徙到另一个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太阳盘上有虎符图案的原因”大拿说:“可是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墨西哥,而你为了你的心愿,非得到天空之镜来。”

    嫣儿没有回答大拿的诘问。大拿心中也知道答案,只是这个答案不能在嫣儿面前提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