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第二章 先秦:盗墓史的发端(11)第(2/2)页
四五百尺,拾蚌篮中。气逼则撼绳,其上急提引上,无命者或葬鱼腹。凡没人出水,煮热毳急覆之,缓则寒慄死。宋朝李招讨设法以铁为钩,最后木柱扳口,两角坠石,用麻绳作兜如囊状,绳系舶两旁,乘风扬帆而兜取之。然亦有漂溺之患。”书中所说的“没人”即下水采珠者,尽管有如此之设备,且在开阔的水面上作业,仍有性命之忧。
古代的盗墓贼只有老鼠衣而无采珠者那样的潜水服和相关设备,若孤注一掷,冒险钻入水底,其结果必同一只老鼠钻入油锅一样,自是死路一条。在上天入地皆无路的绝境,或用带钩的长柄工具在洞下打捞。可能是盗墓贼不知何时得罪了哪位神仙或小鬼,无意中触了霉头,此次行动真可谓倒霉透顶。从考古人员发掘的情形看,盗墓贼当是一位职业专家、大内高手,他当年选择的这个方位,恰是整座墓坑中最要害的部位。整个盗洞呈斜形挖下去,直通中室的东北角,这个边角与东室和北室相邻,稍一转身即可进入二室。也就是说,盗墓贼只开一洞即可轻取三室之宝,其经验之丰富,判断力之高超,技术之娴熟,令人叫绝。
非常不幸的是,盗洞下方的器物不是诱人的青铜编钟,而是一架由32件石块组成的编磬,整个磬架用青铜铸就,坐北朝南,呈单面双层结构完好地站立在椁室之中。当盗墓贼将椁盖板截断之后,断板落入水中,上面的填土、石块倾泻而下,巨大的冲击力将下层横梁的中部和上层梁端的龙角,以及东西两头怪兽上之圆柱砸断,磬架倒塌,多数磬块散落受损。跌落的椁盖板与泥土碎石将磬架与石磬盖住,使盗墓者难以打捞。而在编磬的周边,则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鼎、簋、盒、匜等铜器和多件木卧鹿、瑟等珍贵器物。在中室东壁与编钟西架相对应的部位,由北往南排列着两件方彝、两件铜壶、一件大鼓,大鼓底下还有小鼓等器物。而这些器物则是盗墓贼在直径仅为90厘米的圆洞内,无力捞取的。既然如此,能够获得的东西就极其有限了。天欤,命欤,际遇之不幸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