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节:第四章 汉代陵墓之劫(4)  中国盗墓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节:第四章 汉代陵墓之劫(4)第(2/2)页
但关于其盗掘茂陵的原因,却有两点可以探讨。第一个可能是因为当时起义军已走向穷途末路,军中粮饷不足,盗掘茂陵,以茂陵之宝补充军需,也属万不得已。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出于一种仇恨的心理。虽然黄巢起义军一向纪律还算严明,很少有烧杀抢掠的恶行,但这也只是针对一般的贫民百姓而言。对于恶霸地主及贪官污吏,他们从骨子里十分仇恨,常有处死并没其财物的行径。汉武帝在他们眼里,当然绝非什么善类,所以在一时气愤之下,挖其坟墓也在情理之中。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茂陵所遭受的种种劫难,是一代英主汉武帝生前绝难想象的。当初他费尽心机营造的宏伟陵墓,成了后世争相抢夺的宝地;伴随他的财宝器物,被盗贼肆意抢掠;就连他口含宝珠,身着“珠襦玉匣”的尸体,也曾被扬之于外,曝之于野。若有在天之灵,不知此时的汉武帝将作何感想

    略令人安慰的是,时隔两千多年的今天,历经沧桑的茂陵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地属于茂陵的鎏金兽头银盘、金饼等11979年12月,又成立了茂陵博物馆,茂陵文物事业得以飞速发展。如今的茂陵,已成为中外人士游览的胜地。

    3董仲舒母冢被盗记

    西汉时期,被盗的陵墓难以尽数,但是令后人奇怪的是,经学大师董仲舒的母亲之墓竟然也被人盗掘

    提起董母,恐怕无人知晓,但提起董仲舒,恐怕无人不晓。

    董仲舒出生于河北景县的一个大地主家庭。他从小就潜心钻研儒学。据说其学习十分刻苦。他念书的书房外有一个非常精致的园子,然而他在书房学习三年,竟从未踏进过;对于经常骑的骏马,他也分不清雌雄。到20多岁时,他已成为对公羊春秋等经书深有研究的大学者。但是他虽博学,却未因此而步入仕途,而是做了一名教书匠,当时的人们把他称为“汉代的孔子”。他讲学时,在讲堂前挂一幅帷幔,他在里面讲,外面坐满了学生,但诸生“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尽管如此,他仍教出了不少有名的学生。他的思想也随着门生的不断传播而成为当时流行的学说。在同时代兴起的众多学者中,他成为最夺目的一个,成为当之无愧的“众儒之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