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盗墓狂潮(1)第(1/2)页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盗墓狂潮
1曹操:中国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公元207年5月,已逾“知天命”之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在征战乌桓的归途中,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其中有句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表明,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
一方面统一大业路途尚远,另一方面老境渐至岁月如梭,所以,如何延长寿命来完成未竟的事业,就成为曹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暮年将至、壮志未酬的苦闷也随之而生。
对于长生不老、成神成仙,曹操是十分向往的,这从其诗气出唱中可得到明证。在其中的一节,他写道: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澹,无所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
在这首诗里,曹操以优美的笔调描写了自己历经泰山、蓬莱,得到了不死之药,又同各路仙人饮酒同乐,共度良辰的美好梦境。其成神仙、齐天地的强烈愿望跃然纸上。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对此,曹操的认识是清醒的,也是痛苦的。这从其61岁时所作的秋胡行中可得到体现: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飘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一解。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二解。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
第36节: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盗墓狂潮(1)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