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节: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盗墓狂潮(5)  中国盗墓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节: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盗墓狂潮(5)第(2/2)页
谜揭开,该文说,“七十二疑冢”实际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而墓的确切数量非72座,而是134座。这篇文章的全文如下:

    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

    磁县地处冀南,周围方圆30多公里的大地上分布着众多墓冢。三国演义第四回记载,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其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这些“曹操疑冢”进行了多次调查,根据多处墓志铭和墓形建造结构以及壁画、陶俑、古币等器物考证表明,从424年到578年,先后有东魏、北齐在磁县、临漳邺镇一带建都,其间历代皇亲国戚、天子朝臣葬于此地,逐渐形成了大型古墓群。

    另据磁县出土的墓志看,墓的主人也均为北魏、东魏、北齐时人,所以磁县志这样记道:“民国以来,经人盗掘者多有墓志,都是北朝时的王公要人疑冢之说不攻自破。”

    至此,关于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的故事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但是关于曹操尸骨到底埋于何处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随着七十二疑冢的神秘色彩的日益消退,另一个围绕漳河的神秘故事又将展开。在疑冢之说破灭的同时,就有人提出,曹操的真正陵寝不是建造于地上,而是造于漳河河底。

    持这种观点的人的证据是,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称帝后,曾写过一份题为止临淄侯植术祭先王诏的诏书,其中写道:“欲祭先王与河上,览省上下,悲伤感切。”

    后人多有赞同此说的。如清人刘廷琦曾作过一首铜雀妓诗,诗云:“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主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望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