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节: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盗墓狂潮(7)  中国盗墓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节: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盗墓狂潮(7)第(2/2)页
现,综上可知,曹操之陵亦当在此。

    但是这种说法纰漏甚多。其中一个明显的错误是,把曹丕的几次祭祀作为证明曹操之陵在亳州的证据。其实,历代皇帝的祭祀,并不见得只是祭父,更多的是祭祖,如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派懂得风水的大官到其出生地泗州选址,为其高祖、曾祖、祖父造陵,所以曹丕之于祠谯,只是一种祭拜祖先的活动,并不能证明曹操墓即在此处。至于曹家祖坟在此,曹操之墓也必在此的说法就更显得苍白无力了。

    面对“曹墓不知何处去”的尴尬局面,后人不由得发出了“生前欺天,死后欺人”的感叹,而对曹操为人之奸诈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角度看,曹操一生节俭,力主并亲身实践“薄葬”,这在历史上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曹操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其采用隐秘的办法处置后事,也是迫不得已。而且这种办法,不仅保护了自己,也使诸多的盗墓贼无从下手,一次次徒劳无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曹操又是十分明智的。

    从曹操入葬至今,时光已流逝了一千多年,曹操的真正陵寝还没有找到踪迹,也许人们是永远找不着了。

    4诸葛亮墓地之谜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历时最久的时期。由于诸侯并起,群雄逐鹿,战乱频繁,这一时期的墓葬具有以下特点:墓葬形式多种多样,盗墓活动异常猖獗,各种传说不胫而走。

    疑冢和秘葬,就是这一时期出现最多的丧葬形式。不少名人采取了这种形式。东晋十六国时的后赵皇帝石勒、石虎死后设置了疑冢,后来有人曾盗掘石氏二陵,结果里面空空如也。关于其设疑冢之事,邺中记中记道:

    石勒陵在襄国城西南三十里,名高陵,不筑墙,不种树,立堂皇五间,安攒图勒大臣像。又于堂皇东立重陵,虎陵在邺西北角,既葬邺中便即其封城,故未有名。或云寻被掘,凡此二陵皆为伪葬。石勒、虎自别葬于深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