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黄埔军校简介  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埔军校简介第(2/2)页
总部,校长蒋中正改任名誉校长,由关麟徵升任校长。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第十分校。1949年12月,蒋中正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gd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当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1949年12月蒋中正及其所谓zhg政府迁居台湾台北市,其后1950年3月1日蒋代表gd政府宣布:“陆军官校,为革命军基本人才培植的基地,与建军建国的前途有莫大之关系,早就应该恢复。校长一职,不能以任何人兼任,所以在校长人选未定之前,军校的名称不愿恢复apap这次任命罗友伦同志为校长,正式恢复军校。”同年10月,黄埔军校以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所在的台湾台湾高雄县凤山市维武路1号以zhg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被重新建立,并续办第二十四期作为黄埔军校的继续,学校现占地面积173公顷。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现任校长是陈良沛将军。另外中国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府迁台后二十二座在台复校的大陆大学之一。

    黄埔军校各期简介

    1924年3月27日军校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4月2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

    1924年4日军校举行第二期新生入学考试。11月19日,湘军讲武堂学生15925年9月6日毕业,计449人。

    1925年7月1日第三期开学,共分9个队与1个骑兵队,不分科目。1926年1月17日毕业,计1233人。

    日第四期开学,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共5个科。10月4日毕业,计2645人。

    1926年4月第五期开学,所分科目同第四期。1927年7月20日转至南京学习,5日毕业,计0人。

    第六期分为广州黄埔和南京两地学习。

    月黄埔地区开学,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原4400人只留929年2月24日毕业者为7人。南京地区开学后收纳武汉分校、长沙分校、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学生共同学习。1929年5月15日毕业,计3634人。

    第七期也分为广州黄埔和南京两地学习。

    第七期黄埔部分因蒋介石下野曾一度中断学习。192930年9月26日毕业,计666人。南京部分于1929年3月16日开学,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4科。日毕业,计852人。

    1930年5月第931年采用德式教育。1932年3月武汉分校第八期学生并入后分两个总队武汉分校学生为第二总队。1933年5月20日第一总队学生毕业,计305人。11月25日第二总队学生毕业,计1240人。

    1931年3月6日第九期学生入学自该期起开始向黄河南北、边疆等地招生。1934年5月毕业,计654人。

    第十期学生分为两批,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交通5个科。第一批于1936年6月16日毕业,共计940人。第二批于1937年1月毕业,计621人。

    第十一期于1934年9月开学,编为两个入伍生团。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交通5个科。1937年团学生毕业,计605人。10月25日,第二团毕业,计664人。

    1935年9月21月11日并入要塞炮校学生。分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4个科。因抗战需要,该期学生提前于193月20日毕业,计740人。

    1936年936日于四川铜梁毕业,计1412人。

    第十四期学生于1937年秋、冬分别入校,分3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3月毕业于四川铜梁,计669人。第二总队于1939年9月毕业于四川铜梁,计1510。第六总队于1939年1月毕业成都,计1520人。

    193月第十五期学生入校。1940年7月21日于成都毕业,计1559人。另外代训空军学生272人。

    第十六期学生分3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30月入校,1940年12月毕业,计1597人,代训空军学生97人。第二总队于1939年1月入校,受训铜梁,1939年10月于铜梁毕业,计1629人。第三总队于1939年春入校。1940年4月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165人。

    第十七期学生分3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40年4月15日开学。1942年4月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527人。第二总队于1940年5月6日开学。1941年11月20日毕业于铜梁,计1374人。第三总队于1940年7月13日开学,1942年2月15日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030人。

    第十总队于1941年4月1日入伍。1943年2月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600人。第二总队于1941年11月25日入伍。1943年10月237人。

    第十九期学生于1942年5月入伍,分为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特别班、辎重兵、通信兵7个科。1945年4月14日毕业于成都西校场,计902人。

    第二十期学生于1944年3月20日入伍,分步兵、骑兵、炮兵、通信兵、辎重兵、工兵6个科。1946年春并广西6分校学生入校。1946年12月25日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116人。

    第二十一期学生于1945年1月3日在成都入伍,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战车兵7个科。其中战车兵科于成立较晚,延长1学期毕业。1947年12月25日毕业,计2219人。

    第二十二期学生于年7月7日在双流入伍,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6个科。1949年2月12日毕业,计人。

    第二十三期学生于1949年初入学,年底解放军兵临成都,该期学生提前于12月4日毕业。除少数师生空运台湾,其余被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