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注  书剑恩仇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注第(2/2)页
:巨族盐官高渤海,异闻百载每传疑。冕旒汉制终难复,曾向安澜驻翠蕤。原注:海宁陈氏有安澜园,高宗南巡时,驻跸园中,流连最久。乾隆中尝议复古衣冠制,不果行。

    家人燕见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丹阐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原注:福康安,孝贤皇后之胞侄,傅恒之子也,以功封忠锐嘉勇贝子,赠郡王衔,二百余年所仅见。满洲语谓后族为“丹阐”。

    四、赵翼记乾隆喜作诗及用僻典云:“诗尤为常课,日必数首,皆用朱笔作草,令内监持出,付军机大臣之有文学者,用折纸楷书之,谓之诗片。遇有引用故事,而御笔令注之者,则诸大臣归,遍翻书籍,或数日始得,有终不得者,上亦弗怪也。余扈从木兰时,读御制雨猎诗,有着制二字,不知所出,后始悟左传齐陈成子帅师救郑篇:衣制杖戈,注云:制,雨衣也。又用兵时谕旨,有朱笔增出埋根首进四字,亦不解所谓,后偶阅后汉书马融传中始得之,谓决计进兵也。圣学渊博如此,岂文学诸臣所能仰副万一哉御制诗每岁成一本,高寸许。”

    乾隆从古书学侍从之臣自然难解所谓;而纵明出处,也必佯作不知,或假装回家查书数日,斯知圣学渊博如此。大概乾隆一意要得香香公主,因此下旨:“埋棍首进”。

    五、关于陈家洛、无尘道人、赵半山、福康安等人事迹,飞狐外传中续有叙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