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章一日白头的潘良第(1/2)页
看着6轻盈欲言又止的样子五沟叹息一声道:“不用在意和尚怎么想,这个月的初六,和尚就要闭关参禅了,这是一道生死关,必须无牵无挂的去突破,否则很可能会长眠。 ”
“因为我们吗”
五沟呵呵笑道:“不是,更不是为了什么天下苍生,和尚我如今就像是一个已经装满水的瓶子,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水凝练成精华,或者把装水的瓶子换一个大的,否则就要口吐莲花了。”
五沟的笑话一点都不好笑,云峥不明白什么叫做生死关,6轻盈却知道的很清楚。
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思想家对生死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孔子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
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庄子认为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不必过于悲哀。
人生在世,一方面要追求生存与展,另一方面又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矛盾和困惑。
正是这一现实感极强的矛盾和困感,迫使人们不断地追思和探求各种解决的办法,以摆脱生死难题的困扰。儒家意识到人的生死乃不得不然的现象,他们明智地主张对待生死应该脱一些。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子路“死事如何”之问时说:“未知生,焉知死”强调勿需追问死后之事,关心生而不必想到死,求知生而不必求知死。
儒家“亚圣”孟子也说:“夭寿不2,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不必过于关注和计较寿命之长短。只须致力于一己之修身立命。孟子还提出“正命”与“非正命”的观点,“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
这一问题同样困扰着佛门,佛家认为生命只在呼吸间,譬如蜉蝣朝生暮死。生死对他们来说意义并不大,一念可生,一念可死,勘破生死观而后才能大彻大悟,这是每一个真正的高僧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这世上一饮一啄莫非天定,贫僧就要去白云深处坐禅,如果不能再见,那就来生再见,贫僧在白云山等你们。”
五沟说完。就施了一礼然后就离开了云家,拖着自己的方便铲唱着没人能懂的歌谣远去了。
6轻盈烦躁的坐在椅子上再也没有什么好心情看这只天下独一无二的金翅鸟了。
直到云峥回家之后她才轻声问道:“听说您把他们都抓起来了”
云峥点点头道:“不能任由此事酵下去,拖得时间越长越是没好处,快刀斩乱麻最好。
近一年来,我和庞籍,韩琦,文彦博,王安石这些人的几乎没有了交集。所以不能肯定他们还会出手帮我,所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目前最好的法子。”
6轻盈咬着嘴唇道:“二弟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我们现在只有继续隐忍。”
云峥点头道:“二弟的失败根本就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没什么大不了的,云家即便是财大气粗,但是刚刚来到海上自然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再说了人口的问题现在是我们的软肋。
想要独立建设自己的家园,人口就是重中之重。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除非宋辽之战开始,否则没有人会同意我们带走他们的子民。”
6轻盈看着丈夫轻声道:“我们进京吗”
云峥点点头:“进京”
“妾身不在乎别人的白眼,只是担心夫君龙困浅滩。太子太保这个勋位不适合您。”
见到葛秋烟抱着孩子走了进来,云峥接过自己的小儿子云璋吟诵道:“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6轻盈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指着云峥道:“您想的倒是很开,这时候了还有心情作诗。”
云峥笑道:“云从龙,虎行风,云峥既然被旁人称作吊睛白额猛虎下山回京总要有些动静才对,收拾一下吧,后日返京,再不回去的话,皇帝会生气的从床上坐起来。”
6轻盈道:“没什么好收拾的,现在启程都可以。该走的已经走了,秦国因为要参加陛下的寿诞已经走了六天了,我们明日就走吧,走了之后,蜀中也就算彻底的没了念想。”
云峥笑道:“大军这里也没有什么好准备的,来的时候五千兵卒,回去的时候只有三千亲卫,他们已经从滇西草原赶回来了,我在滇西草原留下了两千兵卒,这时应张方平所托,看样子这个老倌不想回东京了,想埋在蜀中这片青山绿水间。”
葛秋烟娇笑道
四十八章一日白头的潘良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