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本序 · 二第(2/2)页
捕,11月刑庭判处布朗以绞刑,梭罗在市会堂里发表了为约翰布朗请愿的演说。布朗死后,当地不允许给布朗开追悼会时,他到市会堂敲响大钟,召集群众举行了追悼会。梭罗关于布朗的一系列文章和行动都是强烈的政治言行。
这期间,梭罗患上了肺结核症,健康明显地变坏。虽然去明尼苏达作了一次医疗性的旅行,但病情并无好转。他自知已不久人世了。在最后的两年里,他平静地整理日记手稿,从章,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他平静安详地结束了他的一生,死于62年5月6日,未满四十五岁。
梭罗生前,只出版了两本书。49年自费出版了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这书是他在瓦尔登湖边的木屋里著写的,内容是哥儿俩在两条河上旅行的一星期史哲和宗教等等。虽精雕细刻,却晦涩难懂,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印行一千册,只售出一百多册,送掉七十五册,存下七百多册,在书店仓库里放到53年,全部退给作者了。梭罗曾诙谐地说,我家里大约藏书九百册,自己著的书七百多册。
他的第二本书就是瓦尔登湖了,于54年出版。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甚至还受到詹姆斯洛厄尔以及罗勃特路易斯斯蒂文生的讥讽和批评。但乔治艾略特在56年元月,却在西敏寺周报上给他以“深沉而敏感的抒情”和“超凡入圣”的好评。那些自以为是的,只知道要按照他们的规范,来规规矩矩地生活的人,往往受不了他们毫不理解的事物的价值,自然要把梭罗的那种有历史意义的行为,看作不切实际的幻梦虚妄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书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业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他一生所写的39卷手稿,是他的日记或日志,其中记录着他的观察、思维、理想和信念。他在世时的,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他去世后已收集、整理好,出版了的计有旅行散记1906年的和1971年的两种版本。此外是他的日记,有梭罗:一个作家的日记、梭罗日记两卷本、梭罗日记之心的精选本等。
以上只是梭罗生平的一个简单的介绍。下面再说一点他的这本书。
对于瓦尔登湖,不须多说什么,只是还要重复一下,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其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有独到处。
自然颇有一些难懂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说过,“请原谅我说话晦涩,”例如那失去的猎犬,栗色马和斑鸠的寓言,爱默生的弟弟爱德华问过他是什么意思。他反问:“你没有失去吗”却再也没有回答了。有的评论家说,梭罗失去过一个艾伦斑鸠,一个约翰猎犬,可能还失去了一个拉尔夫栗色马。谁个又能不失却什么呢
本书内也有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有启发性。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书,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在白昼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时读它还读不进去,似乎我异常喜欢的这本书忽然又不那么可爱可喜了,似乎觉得它什么好处也没有,甚至弄得将信将疑起来。可是黄昏以后,心情渐渐的寂寞和恬静下来,再读此书,则忽然又颇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处辨不出味道的章节,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这瓦尔登湖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应当指出,这本书是一本健康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作了极其动人的描写。读着它,自然会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不断地将读者提升、提高。书已经摆在读者面前了,我不必多说什么了,因为说得再好,也比不上读者直接去读了。
人们常说,作家应当找一个僻静幽雅的去处,去进行创作;信然,然而未必尽然。我反而认为,读书确乎在需要一个幽静良好的环境,尤其读好书,需要的是能高度集中的精神条件。读者最需要有一个朴素淡泊的心地。读瓦尔登湖如果又能引起读者跑到一个山明水秀的、未受污染的地方去的兴趣,就在那样的地方读它,就更是相宜了。
梭罗的这本书近年在西方世界更获得重视。严重污染使人们又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澄净的清新空气。梭罗能从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这些生活之必需出发,以经济作为本书的开篇,他崇尚实践,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译者曾得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先生暨夫人鼓励;译出后曾编入美国文学丛书,1949年出了第一版。2年再版时,参考了香港吴明实的版本。译文出版社在第二版的编审过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校订工作。对所有这些给过我帮助的人们,就在这里,深致感谢。
译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