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节 重赏  我要做门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节 重赏第(2/2)页
越似乎想要推拒,他便起身道:“卿勿要再推辞了赏功罚过,此国家所以长治久安也,况,若卿不受赏,以后天下还有谁愿向国家尽忠、奉献”

    “子贡赎人,孔子非之,子路拯溺得牛,孔子美之”

    “卿当学子路,不要学子贡”天子语重心长的对张越说道。

    张越闻言,便顺水推舟,拜道:“臣尽唯陛下是从”

    天子却是想了想,他这个人,对于自己喜欢的人,素来大方无比,毫不吝啬。

    而这献造纸之术的功劳,按照制度来看,至少也能拜为两千石当年卜式献其财产,就被他提拔重用,以布衣而至三公。

    只是

    若现在就将张越拔得太高,不利于将来啊。

    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事情,笑着道:“这样罢朕闻卿与卿兄感情甚密。而卿兄早亡无后,卿想必十分遗憾朕便重赏卿兄,懋其神灵,封卿兄张安为”

    他想了想,似乎是回忆了一下关君卿将来若成家立业,有所子嗣,朕特许卿自诸子之中择一人,以嗣卿兄香火,承其家业”

    张越听着,立刻就俯首拜道:“陛下隆恩,臣代亡兄谢之”

    说着就重重的磕头再拜,身体甚至忍不住的抽泣起来。

    这是来自原主身心的感激和感谢

    汉季士大夫,最恐惧的事情,莫过于绝后。

    绝后的贵族士大夫们,在死的那日,甚至有人曾流出血泪。

    汉人信奉人死而有灵,故侍死如奉生,厚葬成风。

    而无后之人,下葬之后,就几乎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没有祭祀,成为孤魂野鬼,失去纪念,没有血食,最终连史书都淡忘了他。

    而君王对于臣子最大的恩典,由此而生。

    许其兄弟,过继一子,承其香火。

    这叫兴灭国、继绝世。

    春秋之大义,人主之隆恩

    当然,这只针对贵族士大夫,普通老百姓,各种收继子侄,是合法行为。

    独贵族士大夫的传续,有严格的制度规定。

    像是列侯要承爵必须是嫡子

    若无嫡子,则被视为亡嗣。

    同样,诸侯王也是如此。

    而汉兴百年,能被天子嘉恩,死后准许从子侄里挑选一人承嗣香火的列侯贵族,仅得聊聊数人。

    翻开汉书史记的历代功臣公侯表,就能看到数十个被标记绝嗣亡嗣的列侯。

    而被或许从子侄中过继的人,只有几个。

    霍光一生辛苦,最大的追求,只是想将自己的儿子过继一个给霍去病,让其承嗣亡兄香火。

    他努力了数十年,才在宣帝时,因为有拥立、定策之功,而终于实现心愿。

    由此可想而知,这样的赏赐有多重多么的稀有

    一代天子也未必会赐下一次这样的诏命

    更别提追赐爵位了

    对于汉人而言,这意味着,死去的先人的灵魂,从无穷苦痛和折磨之中得到拯救。

    亡故之人身上的耻辱,被清洗。

    他重新变成了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始祖。

    从此子子孙孙无穷尽。

    对于张越来说,再没有比这样的恩赏,更令人心动和感激的了。

    尤其是对于他内心深处残留的最后几丝原主的执念来说。

    这是天籁之音,是救赎之音。

    他从此将了无牵挂。

    随着张越的抽泣,那最后的几丝执念,化作一股温暖,沁入他的身体之中。

    思维深处的黄石,因此颤动起来,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泽,似乎解锁了某个功能。

    只是张越现在无暇去查看。

    天子看着激动的已经泣不成声,趴在地上,哭的和孩子一样的张越,在心里也很是感触,他也想起了自己的兄弟们。

    先帝有十三子,到现在,诸兄弟皆死。其中,临江哀王、江都易王、胶西于王更是亡嗣国废。

    想起当年年幼时兄长们的音容笑貌,他也有所感伤。

    “手足之情,骨肉之盟,诚可感人也”他心里叹息着,感慨着。

    便在心里想着:“朕或许该从诸王兄弟子嗣之中,择一二,以嗣诸王之祀”

    特别是胶西于王刘端,虽然性格乖戾,但其实他一直很心疼这个长兄,所以无论他闯了多大祸,都特别加以宽宥。

    这三位兄长虽然没有儿子

    但是

    天子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不要忘了,他有一个兄长,儿子特别多,多到他自己都记不住的地步。

    那就是中山靖王刘胜

    从胜子子孙之中选几个人,去承嗣他们的叔伯祖之封国。

    这个主意或许不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