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六十九节 交易(2)  我要做门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九节 交易(2)第(2/2)页
夜已经被张越敲打了一番了呢

    当然,张越若只是单纯的威胁,可能他们还不会放在眼里。

    但问题是

    现实已经逼迫他们,只能服从和支持张越的计划。

    不然,就全部等着死全家吧

    一旦青徐扬地方的事实,被暴露在朝堂上,他们有一个算一个,统统跑不掉

    况且,张越拿出来的方略,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也是现在唯一一个可以帮他们安全的拆除那颗就悬挂在脑袋上,随时都可能要爆炸的炸弹的办法。

    除了替张越背书,他们已经别无选择了。

    事实上,这是一笔交易。

    牺牲地方豪强和权贵的利益,来买自家的身家平安。

    很划算不是吗

    更别提这些人中,还有一部分,是真的想要为人民做些时期的好官。

    而郡国两千石们的表态,彻底打消了商丘成和刘屈氂心里面的顾虑。

    连这些地方的太守,都说可以,都不管地方上的狗大户们的死活了。

    那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

    这现成的政绩和名望,不捡白不捡啊

    于是,商丘成立刻就对天子拜道:“臣附议,以为张侍中此策甚好,必能福泽人民,有利国家”

    刘屈氂更是道:“启奏陛下,臣以为,侍中之策,利国利民,甚为妥当”

    对刘屈氂来说,他才不在乎东南的地主豪强们利益受损呢

    他只知道,这个事情,只要做成了,那么,他这个丞相就可能成为数十年来最成功的丞相了。

    光是那越池围水工程和这鸿沟20工程,就可以垦出荒地数十万顷,至少安置三十万户人民,给与他们新生活,创造税赋数万万,多出纳税人口百万

    还能节约国家的国库资金,为前线边塞输送更多粮食。

    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可以让他本人,未来的丞相之旅,变得无比光辉灿烂,福泽子孙数代

    只是想着,未来这数十万户人家和其子孙,都可能对自己顶礼膜拜,甚至立祀纪念,刘屈氂就已经无视了大部分的阻力了。

    更别提,这个事情又不是他提议的。

    他只是赞同而已

    冤有头,债有主,别人要恨也只会恨张子重。

    自己毛都不会掉一根

    太常卿商丘成和准丞相刘屈氂这么一说,群臣互相看了看,也就没有什么理由不表态了。

    特别是河南、河内和河东籍贯的朝臣贵族们。

    他们也想的开

    毕竟,他们已经是列侯、两千石了。

    身份高贵,早已经脱离了盘剥奴婢,靠着蓄奴牟利的低级趣味。

    进化成为了爱惜羽毛,顾念乡党,重情重义的君候、明公。

    有些人,为了表示自己真的是一个正直君子。

    在家乡甚至不蓄奴,不并田产。

    而如今,这鸿沟20,对于三河地区的所有人,都是意义重大

    特别是河南人来说,这几乎就是为了他们量身定做的超级工程

    只要竣工,河南就可以一跃成为天下最富庶之地。

    仅仅是南来北往的商贾和船舶,就足以让所有人受益无穷

    与之相比,牺牲一点暂时的利益,似乎也就可以接受。

    毕竟,这可是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只要完工,子子孙孙都将受益无穷

    所以,只犹豫片刻,朝臣们就纷纷出列,拜道:“臣等附议侍中之议,臣等皆以为,甚为可取,愿陛下采之”

    这就让一直在旁旁听的太子刘据和长孙刘进,啧啧称奇了。

    虽然不是很懂,这一番操作是如何实现的。

    但现实就是,貌似张子重提出一个超级计划。

    但,不知道为何,按照旧例,类似这样的计划,本该在朝野议论争辩数月,然后通过说服和协商,逐步才能达成一致的事情,转瞬之间就得到了朝野一致认可。

    这不封建啊

    要知道,当初,天子打算在朔方屯田,移民实边,可是经过了漫长的拉锯和谈判。

    当今天子又打又拉,又动用暴力,狠狠的教育那些反对的士大夫,才终于逼迫朝野达成一致。

    这就让刘据和刘进,都是好奇了起来。

    尤其是刘据。

    到现在为止,张越提议的两个工程,都是利国利民,而且得到了朝野一致认同。

    在刘据看来,这就是明摆着的政绩啊

    这让这位汉家储君的心脏,开始砰砰砰的跳动起来。

    如果

    “孤可以得到主持这些工程的机会,那是不是可以挽回人望和民心”刘据在心里暗自思索着。

    李禹一案,对他的打击,无比沉重。

    不仅仅导致了整个太子系彻底洗牌,更让自己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这才有了今天,刘进上殿,参与旁听之事。

    这也他在无奈之中,不得不拿出的下策。

    既通过刘进来挽回声望,维系地位。

    特别是让刘进来帮他挽回在士大夫舆论之中的声望。

    让天下人都能够安心,不用畏惧,他成为惠帝第二。

    但,作为储君,刘据当然不愿意就此沉沦。

    他也是有理想的,也是想要做一番事业的

    更想向天下,特别是他的父亲、母亲和祖先证明他这个太子,并不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昏庸之主。

    不过呢,刘据虽然很激动,但,当了数十年太子,他还是学会了矜持的。

    稍微观察了一下局势,看了看自己老爹的神色,他决定稳住,再看看。

    至少,也要等下朝后,与自己的幕僚智囊商议一下,看看此事是否可行,然后再决定行动

    吃了过去偏听偏信的亏后,刘据现在已经变得无比小心谨慎。

    事无巨细,都会尽可能的与幕僚智囊们再三讨论和商量。

    而且,他不止会和一个人商量,他会尽可能的找那些可以信得过的人,多次讨论,听取不同意见。

    就像他请求天子,准许刘进与他一同上殿,旁听政务,就是他与张贺、王沂等幕僚讨论多日的结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