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九十六节 诛心  我要做门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节 诛心第(1/2)页
夏末,长安城忽地热闹起来。

    每天都有诸侯王入京。

    河间王、中山王、赵王、平干王、清河王

    一时间,长安戚里的王府宅邸,复活了过来。

    往来皆鸿儒,谈笑有公卿。

    而他们的到来,也激活了长安城沉睡已久的长漂士子们的热忱。

    投书、宣讲者,日益增多。

    只是,这些诸王来的太迟了。

    如今,长安城中余下的长漂们,质量委实难言。

    因为,这些人基本都是被过去三年公考所筛选剩下的淘汰者。

    有关系、有门路,甚至只是机灵的,都已经通过公考,或为县道之官,或为九卿有司之吏。

    这就让人有些头疼了。

    但没有办法,诸侯王们每次进京,都要带几个人回去。

    不然,别人会以为其不能得人

    这可是很要命的指控。

    所以,诸王大臣们只能硬着头皮,从矮子里拔将军了。

    不过,这却也方便了其中某些人,暗地里的操作。

    “张子重如今何在”某个官署人低声问着面前的官吏。

    “据说去了太学”官吏答道。

    “董越请去的听说是要其给太学生们上课”

    “是吗”文人扬起眉头:“迟不去,早不去,偏生现在去”

    “他难道以为,靠着太学就能翻盘了”文人满眼的嘲讽与不屑。

    “还是小心点好”官吏道:“张鹰扬可不是一般人物”

    “项王尚且难免乌江自刎”文人轻蔑的道:“粗鄙武夫,如何能知这文字之妙权术之利呢”

    “小心无大错”那官吏看着文人,沉默片刻后,忍不住提醒:“须知,如今张鹰扬可是兼了卫尉”

    “卫尉算什么”文人更加不屑了:“他难道还敢冒天下之大不讳,调兵入城不成”

    那官吏看着文人,眼神忽然变得像看傻子一样。

    一般人确实是不敢的,但那人是张蚩尤啊

    一个奉命出使就敢带着几千人和一帮杂牌,打向漠北,还被他成功了的张蚩尤。

    一个一句话,就能让匈奴人丧胆的鹰杨将军

    再说,带兵入城镇压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先例

    建元新政的时候,就是卫尉官程不识与李广带兵入城,将推动新政的儒生从公堂上直接拖入诏狱的。

    所以,在知道了那日鹰杨将军与丞相、海西候密议之事后,长安有司内的许多人,心里面都是打鼓的。

    因为,他们知道,真要惹毛了那些握着枪杆子的武将,他们是真的敢带兵入城砍人的

    这些人是将脑袋栓在裤腰上,在疆场上砍出一片天的人。

    他们不会和文官一样,傻傻的任由别人随意安排。

    必要时,他们会掀桌子的

    所以,聪明人知道,在对待武将,特别是鹰杨将军这种自成一派,有着莫府和兵权的大将,要见好就收,拿了好处就赶紧找台阶下。

    因为,他们手里握着刀剑

    而且,他们真的会提起刀剑砍人

    这不是开玩笑

    可惜

    官吏看着眼前的文人,脑袋只觉大了不止一圈。

    这些诸侯王身边的大臣,平素在封国横行霸道惯了,不知天高地厚,真以为长安是他们家的小县城,有一个大王当后盾,就可以怼天怼地

    年轻

    长安城的水,可比想象中还要深几百倍

    但,官吏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是不会听的。

    于是,他只能弱弱的提醒:“其实,鹰杨将军,钦赐天子节,左黄钺,右白旄,持之确实可以号令天下,调兵遣将”

    是的,其实现在的鹰杨将军就是一个没有头衔的低配版的太尉或者大将军

    黄钺白旄这种东西,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可以代替天子虎符的。

    那文人听着,却根本没有放在心里。只是嘴上应付着:“知道了,知道了,吾会小心一点的”

    官吏看着,只好在心里面摇头叹道:“蠢货”

    但他也不愿再劝说了。

    自己又不是别人的爹,没必要为他人的生死操太多心。

    本质上,这一次他们与此人身后的人合作,不过各取所需而已。

    双方之间,别说休戚与共了,恐怕连貌合神离都做不到,可能到了中场就要翻脸都说不定。

    于是,他也不再提醒与劝说了。

    心里面甚至隐隐期待后者撞个头破血流。

    太学,如今规模已经十倍于当年。

    董越心心念念的辟雍与明堂,更是已经竣工

    其中辟雍规模庞大,有九重十二堂,可以同时容纳五千学子在辟雍进学。

    又建起百余栋学子宿舍,栽培松柏、青竹于期间,又饰以花草点缀,学子宿舍之前,有着三懂高达五层,藏书数十万册的藏书阁以供学子们日常借阅经典,研读诗书。

    藏书阁里,不止有儒家典籍。

    还藏有法家、黄老、纵横家、名家、杂家等诸子之说。

    就连墨家的典籍,也可以在藏书阁找到。

    本来,收藏百家之书,太学内部是有意见的。

    但董越力排众议,以所谓贤士,博览百家,取其长而用之于我学也昔者,仲尼问道于老子,天下以为贤,何故如今,儒家之士不能阅他家之书此岂治学之道为理由,强行在太学藏书阁也收入其他诸子经典与文章。

    这让张越也难免唏嘘感叹:这才是儒家

    事实上,早期儒家之所以活力四射,泰半就是因为儒家高层们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只是,后世儒家被拔的太高,高处不胜寒,于是就开始内卷、封闭。

    “所以啊”

    “还是得有对手啊”张越行走藏书阁中,心里面想着:“这就像草原上若没有狼,那么沙漠化的速度就会非常快”

    于是,他心中难免起了养狼战术的心思。

    打算从这太学里,选几个可造之材,将他们送上法家、黄老、杂家以及古文学派的道路。

    就像后世的乒乓球一样,给儒家制造敌人和对手,以此保持儒家的活力。

    想到这里,张越就想起了那南下的左传诸生,于是他问着陪着走在藏书阁中的董越:“董先生,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节 诛心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