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峥嵘岁月忆年华——读的长篇小说《》第(1/2)页
严歌苓的新作芳华,以独特的视角打量青春,将读者带入那“缤纷”的年代 。
写自己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套路”。丹麦学者勃兰兑斯强调文学批评要“知人论世”,即评论一部作品一定要结合作家的出身。这本芳华有浓厚的自传色彩,她在芳华里化身为主人公之一的萧穗子。她以萧穗子的眼睛感受生活,讲述了自己亲历的往事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某部队文工团的故事。
严歌苓当过兵。她从1971年13岁入伍直到25岁部队退伍。整整跳了8年舞,在样板戏白毛女红色娘子军里,她演过喜儿;在舞蹈节目边疆女民兵草原女民兵里,她扮演英姿飒爽的女民兵严歌苓又做了两年编舞,最后却发现“我喜欢舞蹈,舞蹈却不喜欢我”,弃舞执笔,成为创作员,后来呢,就是成了现在的作家。军旅生涯几乎构成了严歌苓青春的全部。这段生活也成了了创作的源泉。
这部小说可以看做她用心谱写的青春交响曲。她说:“这是我最诚实的一本书,有很多我对那个时代的自责、反思。”她在书里塑造的这一组文艺兵群像,以“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理论来诠释,也不过时。小说中的人物符合时代特征。众所周知, 那个年代特殊,文艺兵又是一个特殊群体。社会的大背景、群体的小环境,相互交织、绞缠,人的命运变得跌宕起伏。
芳华里的主人公风华正茂。刘峰、心灵手巧,乐于助人,堪为道德标兵;因不良习气被众人歧视的何小曼,以及林丁丁、郝淑文、萧穗子等,他们是在最美的年华,在文工团结缘,最后每个人出人意料的人生归宿,让人唏嘘不已。小说前后跨度四十余年,展开他们命运的流转变迁,有着对一段历史、一群人以及潮流更替、境遇变迁的复杂感怀。
南风窗:峥嵘岁月忆年华——读的长篇小说《》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