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宪问篇第十四第(1/2)页
本篇共四十四章,比较集中的内容是孔子对诸侯、大夫的评说,同时也在德行、才干、修身等方面多有论述。在这些具体的评说或论述中,孔子再次揭示了仁的特质。他一方面突出“仁”作为精神境界的内在性,把仁区别于具体的品行,指出仁者必定会有优秀的外在表现,反之,仅凭局部表现的优秀,却未必可视作仁者;另一方面则充分强调仁的社会意义,因而对管仲这样一个在遵循礼节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的人,孔子也毫不迟疑地许之以仁。这看上去与孔子“仁”、“礼”关系的论述有矛盾,实际上却是强调,仁不是抽象的精神存在,能最大限度地造福于社会和民众,才是仁者的价值所在。孔子的天命观念在本篇也有所反映。虽然孔子的言论中天命似对立于人事,并强调天命的不可抵御,但实质上他常常借助天命表达自己的人格信心,表达不妥协于现实的意志,从本篇言及天命的内容中尤其可以看到这一特点。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1。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2,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注释

    1谷:指俸禄。

    2克:好胜。伐:自夸。

    译文

    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有道,应做官得禄。国家无道,也做官得禄,这就是耻辱。”

    原宪又说:“好胜、自夸、怨恨、贪欲,这四种缺陷都没有,可以说是仁人了吧”孔子说:“可以说做到这样很难了,至于说是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14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

    孔子说:“士如果怀恋安居的生活,那就不足以称为士了。”

    14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1;邦无道,危行言孙2。”

    注释

    1危:正直。

    2孙:通“逊”,谦虚恭顺。

    译文

    孔子说:“国家有道,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无道,行为正直,但言语谦顺。”

    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出色的言论,有出色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仁。”

    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1:“羿善射2,奡荡舟3,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注释

    1南宫适:即孔子学生南容。

    2羿yi:传说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善射,篡夏后相之位,后被其臣寒浞所杀。

    3奡ào:又作“浇”,传说是寒浞的儿子,后被夏后少康所杀。荡舟:即以舟师冲锋陷阵。据传奡曾在一次水战中覆灭敌舟。

    译文

    南宫适问孔子说:“羿善长射箭,奡善长水战,但他们都没有好死。禹和稷都亲自耕作,但他们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

    南宫适出去了,孔子说:“这个人是君子啊这个人真是崇尚道德啊”

    14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中不仁之人是有的吧,但小人中是不会有仁人的。”

    14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

    孔子说:“爱他,能不叫他辛劳吗忠于他,能不教诲他吗”

    14,裨谌草创之2,世叔讨论之3,行人子羽修饰之4,东里子产润色之5。”

    注释

    1命:指与诸侯国交往的外交辞令。

    2裨谌pi:郑国大夫。草创:起草。

    3世叔:郑国大夫。名游吉。讨论:研究并作评论。

    4行人:官名。掌管外交出使等事。子羽:名公孙挥,字子羽。

    5东里:地名。在今河南郑州,子产所居。

    译文

    孔子说:“郑国制定外交辞命,裨谌草拟初稿,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进行修改,东里子产润色文词。”

    149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1。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2。夺伯氏骈邑三百3,饭疏食,没齿无怨言4。”

    注释

    1子西:郑国大夫公孙夏,与子产是同宗兄弟。或说指楚令尹子西。今从前说。

    2人也:此句有多种说法,或说“人”即“仁”,或说“人”上脱一“仁”字,或说“人”上脱一“夫”字。

    3伯氏:齐国大夫。骈pián邑:地名。伯氏的食邑。

    4没齿:终身。

    译文

    有人问孔子子产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宽厚慈惠的人。”

    又问到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

    又问到管仲。孔子说:“这是个仁人啊。他剥夺了伯氏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只能吃粗劣的饭食,但伯氏至死也没有怨言。”

    14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困而没有怨恨,难;富贵而不骄傲,容易。”

    1411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1,不可以为滕、薛大夫2。”

    注释

    1孟公绰:鲁国大夫。赵、魏:都是晋卿。老:大夫的家臣。优:有余力。

    2滕、薛:两个小国名,在鲁国附近。

    译文

    孔子说:“孟公绰若去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则才力有余,但不能够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1412子路问成人1。子曰:“若臧武仲之知2,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3,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4,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1成人:完人。

    2臧武仲:鲁国大夫。姓臧孙,名纥。曾预知齐侯将败,不接受齐侯给他的封田,因而免受牵累。

    3卞庄子:鲁国大夫。封地卞邑,以勇称。

    4久要:旧约。平生:平素。

    译文

    子路问怎样才是完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孟公绰那样的清心寡欲,卞庄子那样的勇敢,冉求那样的才艺,再加上礼乐的文采,也可以说是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哪里一定要这样看见利益能想到道义,遇见危难能献出生命,平日与人的约言历久不忘,也可以说是完人了。”

    1413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1:“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注释

    1公叔文子:卫国大夫公孙拔,或作“公孙发”。公明贾:卫人。姓公明,名贾。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及公叔文子,说:“他老先生不言语,不笑,不取于人,真是这样吗”

    公明贾答道:“这是传说的人说得过分了。他老先生在应该说话的时候才说,所以别人不讨厌他的话;在快乐的时候才笑,所以别人不讨厌他的笑;在合道义的时候才有所取,所以别人不讨厌他的取。”

    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真是这样吗”

    14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1,虽曰不要君2,吾不信也。”

    注释

    1防:地名。臧武仲的封地。为后:立为后代的意思。臧武仲获罪出逃,曾据防城请求鲁君立臧氏后代为卿大夫,以此作为他退出防城的条件。

    2要yo:要挟。

    译文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着防城请求把臧氏后代立为鲁国卿大夫,虽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君主,我是不相信的。”

    141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1,齐桓公正而不谲2。”

    注释

    1晋文公:姓姬,名重耳。谲jué:诡诈。

    2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晋文公与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最有名的两个霸主。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守正,齐桓公守正而不诡诈。”

    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1。”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2,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注释

    1“桓公”三句:公子纠是齐桓公的哥哥,与齐桓公都是齐襄公之弟。齐襄公无道,齐桓公由鲍叔牙侍奉逃往莒国。襄公在国内被杀,时公子纠由师傅召忽和管仲侍奉逃往鲁国。其后桓公先回齐国被立为君,并逼鲁国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归顺齐桓公,并任宰相。

    2九合:齐桓公多次与诸侯国会盟,这里的“九”是虚指。

    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因此自杀,管仲却不跟随而死。”他接着问:“管仲不仁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诸侯会盟,不再使用武力,这都是管仲的作用啊。这就是他的仁,这就是他的仁。”

    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1,吾其被发左衽矣2。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3,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4”

    注释

    1微:无。

    2被发左衽rèn:头发披散,衣襟向左掩,这是指未开化的少数民族的装束。被,同“披”。衽,衣襟。

    3谅:这里指狭隘的信义。

    4经:自缢。沟渎:沟渠。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仅不跟着死,还任相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相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百姓至今还受着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是披散着头发,衣襟左开那个样子了。难道要像那些普通男女守着小节小信,自缢于沟渠而没有人知道吗”

    141子同升诸公1。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注释

    1臣:即家臣。僎zhuàn:人名。因公叔文子推荐,与公叔文子同任大夫。公:公朝。

    译文

    公叔文子的家臣僎和文子一同做了国家的大臣。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他真可用文这个谥号。”

    1419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1”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2,祝鱼它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注释

    1奚而:即奚为,为什么。

    2仲叔圉:即卫国大夫孔文子。

    译文

    孔子谈到卫灵公的昏乱无道,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他的国家不败亡呢”孔子说:“有仲叔圉管理接待宾客的事,祝鱼它管理宗庙祭祀,王孙贾管理军事,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

    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1,则为之也难。”

    注释

    1怍zuo:羞惭。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说起话来大言不惭,那他要实行起来就难了。”

    1421陈成子弑简公1。孔子沐浴而朝2,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3。”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1陈成子:即陈恒,齐国大夫。简公:齐国国君。姓姜,名壬。

    2沐浴而朝:当时孔子已不任官职,为此事特地朝见鲁君,斋戒沐浴,以示郑重。

    3三子:指鲁国三大夫孟孙、叔


宪问篇第十四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