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篇第十五第(2/2)页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
孔子说:“与人聚集一整天,所谈论的却没有涉及道义的事,只喜欢卖弄小聪明,这就难以长进了。”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把道义作为行事的根本,依据礼节来实行它,用谦逊的言辞来表达它,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才真是君子啊”
15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忧虑自己没有才能,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1520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忧虑的是死后而名声不被传称。”
152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凡事都要求自己,小人凡事都要求别人。”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1,群而不党。”
注释
1矜:庄重。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
15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根据一个人的言辞就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全部否定他的言辞。”
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释
1一言:一个字。
译文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是可以终身遵循的”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于别人。”
1525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了谁赞誉了谁如果有我赞誉的人,必定是经过实际考察的。现在这些百姓呀,也就是夏、商、周三代以直道行施天下时的百姓啊。”
1526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1。有马者借人乘之2,今亡矣夫”
注释
1阙文:指存疑而空缺的文字,表示不妄自增益。
2借:凭借。
译文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能驯制,就凭借别人的乘用使马驯服,这样的态度在今天是没有了呀”
15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情不忍耐,会毁坏大谋略。”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
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进行审察;大家都喜爱他,也一定要进行审察。”
1529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
孔子说:“人能够弘扬道,不是用道来廓大人。”
15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有错误而不改正,这才真成为错误了。”
15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
孔子说:“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尽自思考,但毫无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
孔子说:“君子谋求道而不谋求衣食。耕田,却常会有饥饿;学习,则常能得到俸禄。君子忧虑的是不能求得道,不是忧虑贫困。”
1533子曰:“知及之1,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2,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
1之:指官职。以下“涖之”“动之”中的“之”指百姓。
2涖i:同“莅”,临,来到。
译文
孔子说:“才智足以胜任官职,却不能以仁来持守它,即使得到官职,也一定会失去。才智足以胜任官职,又能以仁来持守它,但不能用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那就不会得到百姓尊敬。才智足以胜任官职,能以仁来持守它,又能用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但使用百姓不合乎礼,还是不完善。”
15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可从小处去了解他,但他可以承受大任。小人不可承受大任,却可从小处了解他。”
15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
孔子说:“百姓对仁道的需要超过对水火的需要。我看见过踏入水火而死了的,却没见过践行仁道而死了的。”
15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如果是担当行仁的事情,对老师也不用谦让。”
15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1。”
注释
1贞:正道。谅:指小信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坚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用。”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译文
孔子说:“奉事君主,应是敬守职事,而把得俸禄的事放在后面。”
1539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
孔子说:“对所有的人给予教育,不区分类别。”
15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孔子说:“所持的道不同,就不互相商议。”
1541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言辞能表达清楚意思就可以了。”
1542师冕见1,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注释
1师:乐师。古代乐师一般由盲人担任。冕:人名。
译文
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边,孔子说:“这是台阶了。”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了。”都坐下后,孔子告诉他说:“某人在这边,某人在这边。”
师冕辞别后,子张问道:“这是与盲乐师谈话的方式吗”孔子说:“对,这本来就是帮助盲乐师的方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