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13 颠覆魏玛共和国的“”  货币战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13 颠覆魏玛共和国的“”第(1/2)页
德国马克究竟是如何被摧毁的呢一言以蔽之,摧毁一种货币最简单的办法就

    是发行过量的货币。这种过多的货币发行,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进行:第一,中央银

    行自己发行过量的货币;第二,私人银行创造过度的信用和货币;第三,市场中的

    货币投机商通过大规模的“裸做空”,在摧毁一国货币价值的同时,其效果等同于

    货币投机商在大量发行货币。实际上,1922年5月,当德意志帝国银行落入国际银

    行家手中之后,三种形式的货币过度发行同时出现了。

    从第一种情况来看,德意志帝国银行大规模印钞是事实,但并不是为了政府免

    除外债和解决财政困难。

    再看第二种情况,私人银行的货币供应对超级通胀的影响。从时间上看:

    1921年11月,马克兑美元的汇率为330:1;

    1922年15月,马克兑美元稳定在320:1:

    1922年5月26日,德意志帝国银行私有化;

    1922年12月,马克兑美元为9,000:;

    1923年1月,鲁尔危机爆发,马克币值一泻千里,马克兑美元达到49,000:1;

    1923年7月,马克兑美元达到1,100,000:1;

    1923年11月,马克兑美元的汇率为2,500,000,000,000:1;

    1923年12月,马克兑美元的汇率为4,200,000,000,000:1;

    1923年,平均每两天德国的物价就要翻一番。

    此时德国马克已经被彻底摧毁了。在马克被疯狂抛售的过程中,德国出现了超级通货膨胀。很多私人银行家开始发行自己的货币,这些货币可能有黄金或者外汇作为支撑。私有化的德意志帝国银行开足马力印钞票,也赶不上私人银行所发行的货币总量。沙赫特作了一个估计,在当时德国货币流通总量中,有大约一半是私人银行家所发行的货币,而不是来自德意志帝国银行的官方货币。所以,私人银行的超量货币印刷几乎占据超级通胀的近一半源头。

    第三种情况最不明显但却最为


5.13 颠覆魏玛共和国的“”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