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希特勒“新政”第(2/2)页
强劲增长,失业率直线下降,到193。3。从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而铝、镁和车床的产量竟高于美国。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倍,消费资料生产增长了43,国民经济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时完成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
1933年开始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则只是暂时缓解了危机,美国经济进入长时间的所谓“特种萧条”时期,在所谓“新政”的大力刺激下,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1937193941年美国参加“二战”后才彻底摆脱了大萧条。在整个“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平均失业率高达1941年才扳回到危机前1929年的水平。如果不是战争爆发,高达1000多万美国青年被征召入伍,失业问题恐怕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德国是受20纪30年代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却是第一个走出大萧条的国家,德国拯救经济的措施对于今天全球面临的经济危机,究竟有没有值得反思的意义呢
纳粹曾经犯下的种种战争罪行,历史已经给出了定论,因此不在本章探讨的范围之内。但是,纳粹德国的货币和经济政策却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领域,我们将从这一视角去观察当时德国政治和货币之间的互动关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