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2 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  货币战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2 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第(1/2)页
尽管北宋并没有gdp的统计体系,但如果对比北宋与盛唐的各种主要经济指标的话,可以清楚地看到,北宋有近两倍于唐朝的人口和倍增的生产率,其经济总规模大致是盛唐时期的4倍。考虑到北宋时期的城市化和商品化的程度都超过了唐代,因此,北宋的货币供应量应该不少于唐代的4倍。

    然而事实更为惊人。

    北宋每年新增的货币量,从995年的每年铸铜钱000年前后的125万贯,1007年的1045年的300万贯,到宋神宗元丰三年0年达到了506万贯的顶峰4

    这仅仅是铜钱,北宋当时每年还有100多万贯的铁钱铸币量5,以及四川地区的纸币初期总流通量为125万贯。

    而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每年铸币大约为32万贯,唐宪宗元和年间35万贯。如果宋神宗元丰年间已是北宋由盛转衰的拐点,那么唐玄宗的天宝年间也处于唐朝的同等位置,这意味着北宋极盛时期的新增货币量,是唐朝同一时期的至少19倍。

    到104亿15亿贯,加上私人盗铸和前朝仍在流通的铜钱,其货币总存量大约在25亿26亿贯。如果以铜钱枚数计算宋代1贯铜钱为770枚,大致在2000亿枚左右。

    在西汉时期,家产上千万铜钱的巨富屈指可数,而北宋首都的“千万富豪”则比比皆是。道理很简单,北宋铜钱的购买力与汉唐相比,出现了大幅贬值。

    在鼎盛时期,北宋有4倍于唐朝的经济规模,却超发了19倍的货币,很明显,北宋的货币问题相当严重。

    货币超发的第一个效果自然是通货膨胀。“宋初年到宋仁宗年间,物价是从低向高发展的,物价指数由宋初的100上升到1150,即增至115倍。到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时期,物价有所下降,但此后到宋徽宗,又由低增高,麦和米的指数分别增至1200和1500,亦即增至12倍和15倍。”6


8.2 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