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9 旧梦 · 一第(2/2)页
有些经历就像记忆的原材料,仿佛记忆正在制造将来回忆的剧集。小吃摊的油烟,路边翻倒的垃圾桶,公车乘客搭在窗上的一只手臂,晾衣绳上的衣服,的士司机指向某个方向的手指我们都见过,可是究竟在哪里呢遗忘,并不是一块被消灭的空白,而是记忆决定将它们排除在剧情之外,因为它不太愿意储存一些特定的经历,尽管它仍然留下了它经过的痕迹。
古巴便是那种“特定的经历”。走在哥伦比亚熙来攘往的街道上,我和铭基常常会忍不住感慨:
“这才是真正的食物嘛,你还记得我们在古巴吃过的那个”
“不知道古巴人看到这个会怎么想”
“资本主义就是浪费啊,如果是在古巴”
“这个已经很不错了,想想古巴人民吧”
和很多人一样,我对古巴的感情始于海明威。这位曾经发出“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美国硬汉一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古巴哈瓦那度过的。他曾经这样描述古巴:“我热爱这个国家,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一个使人感觉像家一样的地方,除了出生的故乡,就是命运归宿的地方。”海明威在这个对他来说“像家一样的地方”写出了两本伟大的著作:老人与海和丧钟为谁而鸣,令所有人都记住了那个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也记住了美国战后一代的迷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