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浴血抗倭十四载(抗日战争) 4.神秘走失的士兵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浴血抗倭十四载(抗日战争) 4.神秘走失的士兵第(2/2)页
没跟长官汇报,就蹿地里去了。日军就借口这个士兵失踪,要求搜查宛平城,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炮轰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爆发。实际上日本人提出搜城无理要求的时候,闹肚子的兵已经归队。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就发表了通电,号召全民族一起抗日。国民政府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抗战方针。

    美庐决抗敌

    对于庐山谈话,过去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当时蒋介石讲:“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弱国不是一个强国,弱国的态度应该是应战而不是求战,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没到绝望的时刻不要放弃和平。在战和之间,如果有选择的话,负责任的统治者肯定应该选择和,而不应该选择战。中国近代动不动是拼了,拼又拼不过,一拼就败,一败就是割地赔款。当时蒋介石认为能不打尽量不打,但他也知道,日本是让了东北要华北,让了华北,可能就要华东。“我们东四省失陷,已有了6年之久,续之以塘沽协定,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会变成北平”所以蒋介石也说:“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庐山谈话标志着国民政府已抱定抗战之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