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七章 三人再聚  静州往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 三人再聚第(1/2)页
静州往事 篇外 第五十七章 三人再聚

    作者:晏道理

    孟宪国道:“其实真正需要的线上工人,就算是拉足产能的三班倒,800人就足够了。”

    侯海洋道:“我们厂里目前在岗工人是2000人出头,只需要800人”

    “之前我们厂里摊子铺的宽,啥都在做,啥都卖不掉,白白浪费人力物力,现在我们必须壮士断臂”

    “说的轻巧,壮士断臂我们是国企,不光要考虑企业行为,还要扮演社会角色,这么多工人不妥善安置就是个深水炸弹。这个问题要给市里汇报,空了我们一起跑一趟市政府,”侯海洋回道。

    “那元旦后不开工”

    “我看是要暂缓了。毕竟谁上班谁待岗要拿捏好,不能厚此薄彼,世安厂的浑人多,不患寡而患不均。”

    世安厂的党政一把手在开发区的办公楼前大声交流,吸引了刚刚下车的开发区主任李维宇,世安厂对于他来说同样重要,他看侯孟二人表情严肃就上前问道:“有什么事我这边能帮得上忙吗”

    孟宪国就把大致的情况给李维宇说了一遍。李维宇道:“1000多工人确实是个大问题啊。”

    侯海洋道:“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两个途径,要么就是分流到别的地方工作,要么就拿点钱养着,等退休社会来养。”

    孟宪国道:“我们世安厂工人平均年龄才40来岁,养到60岁退休怕是不现实,所以还是想把员工分流到别的地方去。”

    李维宇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孟宪国道:“李主任不要卖关子,有办法我们一起努力,世安厂搞好,你也有好处。”

    李维宇道:“我们岭西是全国最大摩托车生产基地,大多工厂还位于省会岭西的老市区,城市发展,迁厂是必然,世安厂专门生产发动机的配套产品,本身就和他们有合作的潜力,如果能拉一家过来,势必能形成马太效应,世安厂的工人也能在新厂解决工作。”

    侯海洋点点头:“李主任说的不错,可是招商是你们才干得了的活。”

    李维宇无奈地道:“开发区成立4,5年了,现在还是荒芜一片,能走的人才都走了,我一个光杆司令没得屁儿法啊。”

    侯海洋道:“如果我们牵头去找别人谈合作,李主任总要给点好的政策,不然人家怎么会愿意来”

    李维宇苦笑道:“我这里好说,反正都是空着的,只要水电物业费不要欠,前两年看着给点就行。”

    侯海洋道:“谢谢李主任,我们去想想办法,请留步。”说着就和孟宪国离开了开发区。

    “岭西那边的摩托车厂你都熟悉吗”侯海洋对孟宪国问道。

    孟宪国回道:“一些小厂倒是合作过,但像力帆、宗申、嘉陵这些大厂都有自己的生产线,就没有什么机会合作了。”

    侯海洋道:“看来这事必须让市里面知道,我粗略算了一下,光是给未上岗的职工发生活费一个月就要七八十万,要是真养到退休是个不得了的数字。”

    孟宪国道:“是啊,而且这几年物价涨得快,拿那么两个稀饭也不现实,还要找出路要紧。”

    侯海洋道:“邓市长以前是工业大学的党委书记,也在工业厅挂过职,我试着去联系下邓市长的秘书,看能不能和岭西那边的大型企业牵上线,要是真像李主任说的那样反正都要搬,搬哪里就是看下面的工作做的怎么样了。”

    孟宪国道:“还是侯书记网网宽,我还是反映太慢了。”

    侯海洋道:“这是不怪你,我也不够敏感,麻烦孟兄一定要把新产品的销路打开,不然一切都是搞空事。”

    孟宪国道:“这个你放心,我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制的产品,是签了供销协议的,就是要急着开工,不能误交货时间。”

    “好。等征求了市里领导的意思,我们班子几个就把上岗的人员的方案定下来,争取尽快开工。”

    事不宜迟,侯海洋立马打通了邱洪的电话,邱洪没有接,而是过了一会把电话打了过来。“蛮哥,有什么事吗刚才在忙。”

    “邱洪,我有事情向邓市长汇报,关于世安厂的,能不能帮安排一下”

    “蛮哥,我要向你检讨没有及时向你汇报工作,我已经调到市教育局工作了。”

    侯海洋略微一惊,心道:“邱洪的官方身份是市政府办的副处长,调至教育局那至少就是副局长,那也就意味着邓建国即将离任”侯海洋道:“说啥子检讨,是我对兄


第五十七章 三人再聚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