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变动  静州往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变动第(2/2)页
赵东道:“好了,30号我们在小餐厅给建国市长摆几桌践行,到时候都不准请假,更不准说老婆不准我喝。”他转头对桌边的秘书长苏国忠道:“言归正传,我们开始吧。”

    市委秘书长苏国忠道:“大家手上有个表格,今天的人事调整涉及这些岗位,请先看看。”

    常委会上涉及到人事调整的一般就是长会,各个常委都会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熟悉、信赖或者关系户往上推,原定两个小时、涉及8人的岗位调整的会议,足足讨论了四个半小时。赵东看了一眼窗外已经麻黑的天空道:“七点多了,今天大家辛苦一下,把最后一个讨论完。”他看了一眼表格,道:“老城区区委书记田鸿飞任期将至,年龄也到位了。老城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的行政区,意义重大,又面临即将开始的旧城改造,想必人选问题大家都慎重考虑过了,哪个先说”

    邓建国道:“我先来吧。我翻了一下满足条件的人员名单,觉得忽略了一个人世安机械厂党委书记侯海洋,他的编制在还在市委,目前也是正处级级别,没有道理不把他列进来。”

    赵东和侯海洋打过几次交道,印象最深的一次自然是侯海洋曾经邀请过让他魂牵梦绕一生的郭兰,作为一个成功男士,他可以控制在座的十一个各霸一方的常委,但却无法控制这个纤弱的美人,他强迫自己拂去郭兰的倩影,道:“黄部长,邓书记说的没错,怎么把人家搞丢了”

    组织部长黄久龙道:“老城区是茂东的核心区域,侯海洋年纪不到35,略显年轻,又没有行政一把手的执政经历,按照甄选惯例就把他剔除了。”

    赵东道:“惯例不是文件,只要满足组织部文件标准的都要列进去嘛。”

    黄久龙一脸黑线,他和老城区区长马乾是连襟,这个位置相当有含金量,他要尽力帮马乾落实,自然要先期清扫障碍,但赵东和邓建国的话他不敢不听,暗道:“老马,这次黄了可怪不了我。”只得回道:“好的赵书记,侯海洋的名字马上列进去。”

    邓建国道:“那我建议侯海洋,他虽然只有33岁,但乡、县、区的工作经历都有,主抓过党委、纪委等具体的工作,黄部长是组织部长,应该最清楚,他是个值得信赖的年轻干部。”

    赵东写了一笔在笔记本上,道:“还有人要继续吗”

    常务副市长陈志刚道:“我同意建国市长的建议,我分管世安厂这个烂摊子好几年了,这两年之所以能够旧貌换新颜,小侯功不可没。老城区的经济发展一般,就需要这种不拘一格的人才。”

    纪委书记田国富接着道:“世安厂当年的贪腐就是被侯海洋雷霆一击所击溃,本来我还想留点私心,争取让他回到纪委当我的急先锋,但听了建国市长和志刚市长的话,我作为娘家人就要懂得放手,我支持他去更有前途的地方。”侯海洋不光能力强,很也懂礼数,逢年过节,他都会去看望这个拐了弯的直接领导。田国富的话颇有些江湖气,但却是发自内心。

    就这样,不到十分钟,三票就已经倾向侯海洋,赵东的态度也比较明朗,所以剩下常委所推荐的人只能算是散兵游勇,常委们发言完毕,大局则已定,侯海洋得票过半。赵东总结道:“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任用是省委一直强调的政策,侯海洋33岁的年纪又岂能成为其前进的绊脚石”他转眼看着黄久龙道:“你准备发文争取在建国市长离任前上任。”

    两天后,市委书记赵东会见了申龙集团申倩一行,申家的发家史除了有红色背景之外,还打了一个经典的回马枪战略,从地方到中央,再从中央到地方,申马集团只是申家在岭西起步的基石。90年代初,申家举家北上,在京城打通了各类关卡,汇集了各方能量,新千年申家再次杀回飞速发展的岭西,如今已成为岭西数一数二集团化的企业,从金融到地产,从机械到文化产业,触角无处不在。

    赵东道:“申女士眼光独到,我们茂东是价值的洼地,来这里投资稳赚不赔。”

    申倩略微颔首,道:“和茂东不是第一次合作了,先前的申马已经来打了头阵,效果很满意。我们接下来准备进军地产,老城区的旧城改造,我们势在必得。”

    赵东爽朗笑道:“申龙做的样板工程是摆在那里的,要是申龙能扛起茂东老城区旧城改造的大旗,我们自然是求之不得。”赵东从岭西而来,他非常清楚岭西的东城区改造就是在五年前由申龙主导,比起同规模的东城区投资相对少不说,在质量、速度乃至群众的安置等方面都是胜出一大筹,用申龙自己的话讲,申龙不是单单围着钱走的企业,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申倩道:“赵书记,我只想提个要求。”

    赵东道:“申女士不要客气,市里该配合的一定配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