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1章 盐政矛盾  逆清184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1章 盐政矛盾第(2/2)页
所谓的专商世袭卖引纲法,其实就是官府设立专卖机构颁布生产销售,由官府划定产销片区,分配产销、定价、税收指标,确定产销关系,再有总商承配中小散商在各地经营,因此总商成为了这一套模式中的结合部和总开关。

    这一套模式几乎就为了官商勾结和营私舞弊所打造,其的名目繁多的赞助、捐资、贿赂等费用,还需要对上下官员以及皇帝进行打点,乾隆时期大名鼎鼎的两淮盐引案就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此案中,两淮盐政官吏们私自“超发”盐引,从中克扣、提留“引银”竟高达一千多万两,后来乾隆派人前往扬州查案,这才查明是之前的两淮盐政和盐商互相勾结所致,该案跨度长达二十二年,最初进展十分艰难,最后还是皇帝恩威并施之下,通过盐商们的帮助,才彻底挖掘了两淮盐商和两淮盐官的同盟,使得该案曝光与天下人面前。

    此案所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上上下下涉及到无数人,既有前盐政高恒、普福,前盐运使卢见曾,又有两淮盐商大佬黄源德、江春,甚至后来连大学士纪晓岚竟也受牵连,被革职发往乌鲁木齐。

    然而,在赵源看来,查清这桩案子并不难,可想要从该制度下杜绝盐政问题却几乎不可能,后来有人曾总结过淮盐弊病,声称淮盐疲败之结症所在,皆因引法制度之窝根引岸有以致之。盖有窝根,斯有专商,有专商,始可垄断引岸。专商垄断,独擅盐利,斯有捐输报效,以及一切官商狼狈为奸之盐规、黑费。浮费日重而私盐畅行,私畅则官滞,官滞则课绌,课绌则库空,而盐务遂败至不可收拾,此自然之结局。

    说白了,已经有人看出了盐政的问题所在,关键就在于盐利分配格局由朝廷与总商垄断,原本朝廷、总商的利益还能保持大致均衡,但是随着滞销、浮费、走私等问题出现,三者利益格局被打破,其中朝廷盐课无着,盐商大量倒闭,就连百姓也不得不开始买私盐度日,因此清廷针对盐政的改革也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候。

    历史上的这一切都在继续发展着,一直到道光十二年,终于出现了一个猛人开始尝试解决盐政的问题,而此人便是清廷名臣陶澍。

    陶澍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猛人,是清代经世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后来湘系的领军人物。

    到了光绪年间,张佩纶和张之洞在点评道光以来的杰出人才时,曾经下过一个结论,“道光以来人才,当以陶文毅澍为第一。其源约分三派:讲求吏事,考订掌故,得之在上者则贺耦耕长龄,在下则魏默深源诸子,而曾文正国藩总其成;综核名实,坚卓不回,得之者林文忠则徐、蒋砺堂攸铦相国,而琦善窃其绪以自矜;以天下为己任,包罗万象,则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直凑单微。而陶澍实黄河之昆仑、大江之岷也。”

    啥意思道光人才中,陶澍第一,而且陶澍这个源头分支出来了三个派系,光是得到他一方面才学的大臣,都能造就出不小的功绩。

    第一派属于讲求吏事,考订掌故,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曾任岳麓书院院长,官至云贵总督,并编纂出天下府志第一的贺长龄,有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且写出了海国图志的魏源,得其大成者则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曾国藩。

    第二派属于综核名实,坚卓不回,代表人物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有曾经担任过两江总督的蒋攸铦,甚至有名声不佳的琦善。

    第三派属于以天下为己任,包罗万象,代表人物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湘军三杰,曾国藩、左宗棠以及胡林翼。

    而以上这些人,也只是得到了陶澍一个方面的才能,可见其人才华之高。

    像这样一个才华能力显著的人,陶澍在针对盐政这个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废引改票,取消总商制度,由滞岸各州县招徕民贩,给予护照,上面写清姓名、年貌、藉贯,持照赴场买盐后,再前往盐大使衙门呈照请票,等到大使于护照内验讫戳记后,便可以凭票贩盐,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成本。

    简单来说,陶澍废除纲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将盐政收益进行了市场化,即盐课收入随销售量的增长而增长,否则还有下降的可能,而通过这一方式变相打破了官商的垄断,再加上产运销各环节成本得到控制,从而确保实际销量增长,且税收得到提升,连老百姓也能吃上相对便宜的官盐。

    原本来说,这也算是一件大好事,但实际上却遭遇了许多坎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