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3章 天朝田亩制度  逆清184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3章 天朝田亩制度第(2/2)页
以25家组成一个基层单位,被称之为两,设置两司马管理,下属每5家设立伍长一人,每家则出一个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

    通常来说,每个基层单位都会建立一个国库,即在获得收成后,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其他都一律交归国库,像麦、豆、苎麻、布帛、鸡、犬都一律上交,而遇到了婚丧嫁娶和生育,也可以通过国库领取费用,像那些鳏寡孤独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由国库开支。

    洪秀全利用伍、司马、卒、旅、师、军四级军事管理机制,将所统治下的所有百姓都能纳入到太平天国战争机器中来,充分体现了寓兵于农,兵民合一的特点,而这幅美好的蓝图也吸引了大量的百姓加入。

    严格来说,这一套体制但凡能够正常运转下去,还算是相当不错,但问题就在于想要实现这一套体制,就需要大量忠诚可靠的基层官吏太平天国实行乡官制度,所有的基层官吏都是原先的太平军将士以及贫苦农民担任,他们并不具备及格的管理能力,且数量也严重不足。

    杨秀清目前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个艰难问题,他本身也是个目不识丁的矿徒,眼光固然长远但是缺乏相应的治理能力,也缺乏一套足够成熟的官僚体系来处理这件事可干万不要小看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夺取天下的实力而言,一套完善的官僚体系极为重要,像赵源之所以能那么快平定广东,正是依赖广东士绅投靠,才得到了足够的官员去治理地方。

    现如今太平军在这方面严重短缺,他们所采取的种种极端立场使得任何士绅都不愿意投靠,更不用说清廷的那些官员,这也让杨秀清颇为苦恼。

    在遭遇了重重阻力后,太平军高层再一次将希望寄托在了武力上面。

    “东王,既然豫西没了粮食,不如就让我带兵去豫东筹粮,我倒想看看,这帮家伙能逃到哪里去”

    北王韦昌辉筹粮不力,心中早就生了几分大开杀戒的心思,他直接提出了纵兵抢粮的建议。

    杨秀清脸色闪过一丝阴翳,他下意识看了一眼远方,那里是洪秀全所在的方向,眼下军中粮草已经所剩不多,几乎都有了断粮之危,可偏偏这位天王到现在还在沉溺于安乐窝中,竟然没有丝毫的担忧。

    “那就有劳北王率领五万兵马东征,只要征到足够的粮草就即可返回,僧妖头的二十万大军已经抵达了开封,不能小觑。”

    若非无奈,杨秀清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分兵,毕竟一旦被清军窥得兵力不足的破绽,搞不好就会被打上一个措手不及。

    其实杨秀清的担忧大可不必,因为此时正位于开封的八旗新军状态并不算多好,僧格林沁作为大军的主帅,同样也陷入了焦头烂额的境地。

    此时开封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只见一条从开封城北蜿蜒至黄河岸边的长壕正在初具规模,无数民夫在长壕内挖掘着,而在长壕里面则是一片片密密麻麻的营帐,而在数不清的营帐最东边,还出现了一条长长的栅栏,外面则又是一道长壕。

    在军营内,一队队穿着清军衣服的兵丁正形成了一条队伍,在营地中穿梭巡视,他们大部人都带着钉盔,身上穿着棉甲,腰上则扛着清一色的火铳,看上去倒显得比寻常清军绿营兵丁要精良许多。

    忽然间,一队骑兵从营地外疾驰而来,其中为首之人身上则绑着一面小旗,脸庞黝黑,神情坚毅。

    很快,骑兵被人拦截了下来,后面又出现了一队人马,众人纷纷下马,其中为首之人正是赛尚阿和曾国藩,而他们刚刚下马后,便来了一名身形魁梧的戈什哈,毕恭毕敬地将二人引入到了中军大帐。

    此时中军帐中,僧格林沁正站在一面巨大的舆图面前,眉头紧锁,身后则跟着一大堆八旗高级将领,人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紧张。

    在听到了帐外传来的通报声后,僧格林沁顿时面露喜色,笑道:“看来咱们的帮手终于快要到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