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孽海第(1/2)页
王重阳“啊”地一声低呼,才知这位酷肖允真的小师太果然是李少微临终托孤的女儿李秋晴。他虽早就隐隐预感素晴与王允真有极深渊源,此时闻言,仍不免悲喜交织。当下将前因后果一一道来,至于李师师如何盗夺白虎皮图的细节,关系蛇圣女颜面,自然或择要简述,或索性略过不提。
素晴这才知道许宣、小青二人与她分别后,竟闯入蓬莱,与眼前少年有了如此奇遇,又和自己的生身父母经历了种种生死纠葛,越听越觉惊心动魄,五味翻陈。最后听说李少微惨死北海,临终将自己托付于他,忍不住双手捧住脸,珠泪涔涔。
慧真黯然道:“善哉,善哉。碧霞元君为情所误,终能迷途知返,也算是不幸中的幸事了。倒是那李师师执迷不悟,在魔道里越陷越深,犯下这许多罪孽,令人扼腕。”顿了顿,道:“素晴,你可知我收你为徒时,为你戴上的那枚铜戒是何寓意么”
素晴肩头颤动,摇了摇头,抽泣难言。只见她十指捧面,右手无名指上戴了一枚黑漆漆的细小铜戒,毫不起眼,想来就是“慈航静斋”人人皆有的“断情戒”了。
慧真道:“世间最难断的,莫过于情。要想成佛,须断却俗世之情,修炼慈悲之心。但若无情,又如何慈悲如若慈悲,又如何断情修佛之道,最难的便是以无情之表,修有情之心。前进一步,则沦魔道;后退一步,即堕凡尘。世间种种劫难,包括本门中的许多波折,都是因此而起。贫尼恩师观照师太,便因嫉恶如仇,被称为玉面佛魔,虽毕生以无情之表修慈悲之心,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却终不免杀孽太重,招引来这番祸端。”
王重阳、蛇圣女不知人间事,听闻“玉面佛魔”之名自无反应,素晴却是心中一震,抬起头来。观照神尼昔日被称为佛门第一高手,所杀的邪魔奸类据说有上千之众,就连搅得天下大乱的“九头龙王”敖无名,也一度被她追杀得无路可走,仓皇逃到北海。若非她过于刚直,最终中了敖无名的狡计,被那魔头与“冥王”殷纣联手暗算,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许多浩劫。
葫芦仍在朝着归墟之底极旋下坠,但身在壶中,无半点天旋地转之感,只有四壁流离万变的绚光昭示着外部炁流与涡浪的剧烈动荡。
慧真的神识明灭摇曳,续道:“敖无名、林灵素、李师师、郭动天与本门的诸多恩怨,说来都源于情之一字;今日我们之果,也是源于当日之因。”
素晴心下好奇,脸颊晕红,已止住抽泣,又听她道:“本门号慈航静斋,除了隐居南海、静修佛经之外,还有一个更久远的缘由。创建本门的原非佛门中人,而是被称作观音菩萨座下龙女的静姑。她世代居住在诸夭之野,奉上古神人之命镇守朱雀封印”
蛇圣女“啊”地一声,又惊又奇:“你是说你们这些尼姑,竟然是竟然是奉女娲娘娘之命镇守瀛洲的朱雀守印人”
慧真道:“不错,本门所处的诸夭之野便是所谓瀛洲,和蓬莱、方丈、昆仑同为女娲封印上古四大神兽的所在。只是南海龙族日渐式微,到了静姑之时,已无同类,所以她才成立了慈航静斋,将镇守瀛洲的神器甲子轮作为掌门戒指,世代相传。
“敖无名也不知从哪里盗探了这个秘密,唆使一个倾心于他的女子拜入本门,成了贫尼的师姐,法名慧心。慧心师姐秉性善良,虽为那魔头所迷,寻探打开朱雀封印的门径,却始终不肯做忤逆良心的恶事。师父见她悟性极高,深为喜欢,也不介意她是带艺投师,暗受非议,执意要将衣钵传授于她。她日复一日,听佛念经,受师父的感召,渐渐懊悔所做之事,偏偏此时大错已成,怀上了那魔头的孩子。
“敖无名以孩子为诱迫,逼她盗取甲子轮,她百般无奈,趁着师父闭关龟息修行之际,从师父手指上盗走了神戒。为了测试敖无名的真心,也为了保护孩子周全,她故意将甲子轮一分为二,将甲子轮的甲环藏在秘密之地,只将微雕在子环上的阳极真经放大后,拓写在羊皮纸上,连同那半枚甲环一起送与敖魔头。
“不想敖无名得了甲环与拓图后,不知还有半枚戒指,竟对她弃若敝屣,逃之夭夭。她又是伤心又是悔恨又是绝望,痛苦中生下了孩子,想要亲手了结他的性命,却始终难以下手,于是血书一封,将男婴与半枚阳戒送还诸夭之野,自己则舍身跳下了悬崖。
第二百七十九章 孽海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