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5章 争龙之析局势  南朝不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5章 争龙之析局势第(1/2)页
天嘉七年,二月。
    侯胜北重新回到阔别二年多的建康,见到了安成王。
    陈顼和两年前没什么变化,还是随意地斜躺在榻上,一个美貌的侍女替他捶着肩,招呼侯胜北坐下。
    拍了一下美人丰臀,让她退下之后,陈顼就像朋友见面打招呼,问有没有吃过饭一样,漫不经心地说道:“来得挺早啊,本以为你还要再考虑些时日的。”
    侯胜北坦然地回答道:“我担心赶不上。”
    “赶不上什么”
    陈顼楞了一下,随即恍然道:“我大哥身体还行,看样子再撑几个月是没问题的。”
    他另外纠正道:“现在不是天嘉七年,月初陛下有诏,改为天康元年啦。”
    侯胜北心想,难道改成天康,天子就真的能健健康康地多活几年么
    陈蒨,那要问问天意是否答应了。
    即便改了年号,你的身体还是难以阻挡地一天天衰弱下去吧。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陈顼继续道:“你来早了其实也没用。不到那一日到来,你也不方便抛头露面,暂时就待在我府上吧。”
    随即嘻嘻笑道:“我这里美人多得很,你肯定不会过得寂寞。”
    见侯胜北一脸严肃无动于衷,陈顼觉得有些无趣,命人去请毛喜过府议事。
    他斜眼看向侯胜北,打量了一番道:“你去了一趟北周,现在胆挺肥啊,见面就敢公然挑出这种话题。”
    侯胜北淡淡道:”要是这点胆子都没有,怎么跟着安成王做大事。”
    “好”
    陈顼用力击了一下床榻:“你可知道,我回国不满四载,根基浅薄。朝中无论新旧诸臣,与我并无渊源,掌握的权力军力更是孱弱得可怜。”
    “若非如此,安成王怎么会用我这罪臣之子”
    “爽快”
    陈顼又击了一下床榻:“丑话说在前面,除非到了能够掌控全盘的那天,我不会为你父翻案。这是否定我大哥的行为,容易引起忠于他的群臣反感,这样你还愿意”
    “家父如果九泉有知,相信也不会在意这些。他当年若想保命求活,有的是其他选择。”
    “果然是个爽利人。”
    陈顼坐直了身子,表情认真地问道:“直接告诉你,现在的局势对我相当不利,可以说毫无胜算。你果真要跟随我,做这等有覆家灭门风险之事”
    侯胜北来建康之前,已经拿定了主意。
    这一刻,时间彷佛倒转回到了十五年前,初见陈霸先的那一天。
    这就是君臣际会,风云龙虎吧。
    阿父,我有些明白当时你的心境了。
    他彷佛被冥冥中一股力量牵引,不由自主地拜了下去,听到自己的声音在回答:“愿为安成王效死。”
    侯胜北突然效忠,陈顼猝不及防,不由感叹道:“伱们侯氏一族,都是如此干脆果决的吗”
    侯胜北抬起头,毅然道:“但求安成王在成就大业之后,也允我一事。”
    陈顼也不问是什么事情,当即承诺下来。
    此时毛喜也已来到,三人开始议事,这就是陈顼可以吐露真心的起家班底了。
    毛喜先开口,却是件不相干的事情:“你这两年在北朝辛苦,卧虎台的工作卓有成效。几句流言,就毁了当年战场上侯太尉和你父亲没有干掉的猛将。”
    侯胜北知道他说的是贺若敦之事,逊谢了两句。
    卧虎台的整个框架和日常运作,就是眼前这个人搭建和负责的。
    既然毛喜提起,侯胜北惦念荀法尚接手之后,是否顺利。”
    “放心,荀氏一族,上可追溯至战国荀子,弟子有李斯、韩非。十二世神君荀淑,教出了北斗喉舌李子坚、天下楷模李元礼。十三世有荀氏八龙,十四世更是出了荀彧这等人物。”
    “司马懿都称赞: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
    “钟繇则称以曹孟德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咨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
    “以荀氏一族的声名和人脉,荀法尚要进入长安的交际圈子,比你当初要容易许多。”
    侯胜北稍稍放心,提起柳庆破坏了布线一事。
    毛喜神色不动,表示这是情报工作常有之事,一般谍子如何能斗得过那些老狐狸,有所损失是必然的。
    侯胜北再问起何盼儿之后有没有消息,毛喜摇了摇头。
    大概是默默无闻地死在籍坊狱那個虎穴了吧,侯胜北想道,替这位薄命女子致以哀悼。
    毛喜也表示遗憾:“培养一个死士太不容易了。经历、心性、智慧缺一不可。”
    “当初选中来到长安寻夫的何盼儿加以训练,资助她开设茶寮,于是才有了江南居。如今再要同样起一个,可就大不容易了。”
    他惋惜的是少了一名死士,不是何盼儿这个人。
    侯胜北问和荀法尚的接头之人是否可靠,毛喜摇头,微笑不语。
    二人说话间,陈顼静静听着,并未打断。
    他已经忍耐等待了数年,多等上这片刻又有何妨。
    言归正传,毛喜开始介绍当前的局势。
    陈蒨病重,基本已经不理朝政。
    台阁诸事,由尚书仆射到仲举、五兵尚书孔奂共决。
    这台阁,便是指尚书省了。主官为尚书令,副职为尚书左、右仆射。
    王通自先帝的时候起,就一直任尚书左仆射。虽然只是个摆设,如今至尊担心身后之事,今年改任了翊右将军、右光禄大夫,彻底成了养老的虚职。
    到仲举为陈蒨的潜邸旧人,一直担任副手辅佐。
    陈蒨任吴兴郡守时,到仲举为郡丞。
    陈蒨任宣毅将军时,到仲举为长史。
    现任尚书右仆射、丹阳尹。
    孔奂乃是孔圣人的三十一世孙,曾担任叛军大将侯子鉴的书记,继而投在王僧辩麾下,任左西曹掾、丹阳尹丞。
    王僧辩被袭杀后,成为了陈霸先的部下。
    战北齐之时,孔奂为贞威将军、建康令,负责筹集军粮。
    侯胜北还记得陈蒨送来鸭子和米,孔奂做的那顿荷叶鸭肉饭。
    陈蒨登基后,孔奂为御史中丞,领扬州大中正。
    现任散骑常侍,五兵尚书,扬、东扬二州大中正。
    毛喜介绍完两名辅政大臣,分析道:
    “到仲举忠于至尊,是不可能拉拢过来的。孔奂还可以尝试一下。”
    “不过到仲举虽然参掌选官事宜,实际并出于袁枢,只要是袁枢所举荐,多会上旨。”注1
    “袁枢为吏部尚书、加散骑常侍、领右军将军,是需要极力争取的重要人物。”
    毛喜冷笑一声:“到仲举既无学术,朝章非所长,性格疏简,不干涉世务,与朝士无所亲狎,但聚财酣饮而已。这等既无能力,又无威望的人物,陛下在世时还可狐假虎威一番,一旦失了倚靠,制之易如反掌。”
    他看向陈顼道:“尚书令的官位极为关键,如果安成王坐到了这个位置上,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压制身为副手的到仲举,掌握辅政大权。”
    侯胜北心存怀疑,陈蒨会把这么重要的位置放出来吗
    “也不是不可能。”
    陈顼笑道:“只需我继续装作乖乖听话的样子,而大哥需要我这个叔叔来辅佐幼年侄子,那就必须得给出此位。此事我来运作,你们不用管。”
    毛喜点点头,继续道:“尚书省负责大政方针,而我朝国之政事并由中书省。其主官为中书令,副职中书侍郎,下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
    尚书省决策后,中书省起草诏令,指示尚书诸曹执行。
    中书舍人的官位虽然不高,由于执掌诏诰,足以成为掣肘。八壹??
    当前中书令是谢哲,五名中书舍人则以刘师知为首,这些人能用则用,不能用则罢。
    待安成王上位,中书省的职位需要逐个谋划替换成自己人,才能上令下达,不被架空。
    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有封驳之权。主官为侍中二人,副职黄门侍郎。
    按照惯例,多由王、谢等名门世家担任,现在逐渐也作为显职封赏,以示荣宠。
    虽然只是清贵闲职,也应交好为上。
    现任侍中和黄门侍郎为王固、王玚、谢嘏、徐度、杜棱、袁宪等人。
    王固为太子妃之父,王玚为太子中庶子,都是至尊为太子准备的辅佐,二人不可能倒向我们。
    谢嘏先后奉萧勃、周迪、陈宝应,晋安平定后才回到朝中。
    虽然至尊没有降罪,还赐了侍中的显位,只是看在家门姓氏的份上,做个姿态而已。
    徐度、杜棱为先帝老臣。
    徐度更是先帝时代硕果仅存的军部重镇,任中军大将军,仅次于镇卫、骠骑、车骑。
    杜棱战王琳时留守建康,与蔡景历同掌禁中,侯司空奉迎至尊时响应。现任翊左将军,与四平将军并列。
    此二人代表先帝老臣一派,凡事以大局为重,不会轻易倒向哪边。


第95章 争龙之析局势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