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5.恢复高考  七零年代过好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5.恢复高考第(2/2)页
自己去采集去。
    好在木耳不算特稀奇。
    而且找到一棵木耳树,能分植多株。
    之后要用木工凿,在段木上砍凿成有坡度两厘米深的接种口,然后用小锤将木块菌种打入接种口,锤紧、锤平。
    之后招娣就成了蓝凤家的常客,她要时刻关注木耳生长情况。
    也顾不得被怀疑了,她都想好了,如果三叔问就说书里写的,她又对种植有些心得。
    之所以必须这样是因为现在没有农药,如果有了病虫害没有及时发现,木耳就完了,她也得不着钱了。
    时间再次拨快,蓝凤和小哥哥已经是镇初中的学生了。
    她和蓝小哥哥并列镇第一,不过分班的时候被分开了。
    一个一班一个二班。
    凤爹在之前找校长问过,可不可以分到一个班级,两个娃一直在一起,都习惯了。
    校长更能说,要让孩子独立,分开更好。
    其实呢,因为蓝龙蓝凤成绩太好,哪个班主任都想要,没办法就只能一班一个。
    他们车家小学这次考上镇初中就有十一二个,是这几年中成绩最好的一次。
    蓝凤她们二班考上了六个,除了蓝家四个还有两位同学也考上了。
    不过就不知道会不会继续念了。
    初中课程增多内容加深,其实这对于蓝凤和小哥哥来说还好。
    就是路程有些远。
    要走一个多小时呢,每天天不亮就要走了,晚上到家天都要黑了,帮不了爹娘做饭了。
    蓝凤提议两人索性练习跑步,即锻炼身体又能缩短时间。
    可还没等实施,华国又发生了大事,mao主席去世了。
    镇初中也举行了追悼仪式。
    蓝凤真的看到了什么叫举国哀痛。
    有些爷爷、奶奶蹲在路边哭主席。
    之后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全国开始了平反运动。
    曾经不可一世的红卫.兵也成了过街老鼠,革委会也被取缔。
    马家前二嫂有些惶惶不可终日,她的工作已经被辞退了,厂子给她三天时间搬出宿舍。
    她明白,这都是因为革委会没了,革委会主任不好使了。
    那个男人带着媳妇孩子已经跑了,她根本找不着。
    就是找着有啥用,他现在就是遭人恨的,她巴不得离远点呢。
    可是她带着闺女去哪呢,她也想远远的走,要知道她还得罪人了呢,可是没有介绍信,她都买不了车票。
    马家喊了蓝大伯娘回娘家,商量一起去找那个“臭婆娘”,把闺女要回来,还要让她还钱。
    她前前后后从马家拿走可二百多块呢。
    现在她靠山倒了,看她还咋嚣张。
    蓝大伯娘也跟着去了。
    她爹娘说了,要是在那个臭女人那要到了钱,就还她钱。
    马家那位前二嫂已经带着闺女回娘家了。
    这几年她得势没少给娘家好处。
    曾经她被批·斗,娘家怕丢人都没人去看她,可是等她得势了,她爹娘好像就把丢人的事忘了。
    可是她大包小包带着闺女回到娘家,等待她的是谩骂。
    东西被抢了,可是她和闺女又被撵出来了。
    最后马家闺女回了马家,那位前媳妇失踪了。
    蓝大伯娘她们和人家走叉劈了,没找到正主,自然没要到钱。
    等待她的肯定是蓝大伯的巴掌了。
    马家是一大队的,四大队的队员们感触还不深。
    可是不久,曾经的副队长周力也回来了。
    他当时案例疑点太多,像他这样的“冤案”属于重点查处。
    所以他也算借了东风。
    再加上查到马家前二媳妇已经失踪,并且之前她和当地革委会主任长期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
    他才会被放回家。
    周力回来,四大队热闹了一阵,钻芦苇荡那事儿又被提起来了。
    周力这几年在农场劳动改造,干的都是体力活,可是吃的却差,身体已经垮了一半了。
    家里也变了样,他娘已经没了,几个闺女都嫁人了。
    家里就剩媳妇和小儿子了。
    他在家休息了两天,就下地挣工分了。
    不过咋觉得队上人瞅他怪怪的呢。
    他还不知道,他进去第二年老娘没了,家里越过越差,他媳妇开始半嫁半卖闺女维持生活。
    后来还跟了个外村的老光棍。
    所以这就是睡别人媳妇,自己媳妇也被睡的悲惨故事。
    这都是十年文·革中的畸形故事,也是一个缩影。
    我们还是说回蓝家吧。
    蓝凤和小哥哥上初二的时候,家里的木耳已经大丰收三回了。
    木耳都是当年种,第二年盛,第三年败的。
    成熟的黑木耳,颜色由深转浅,腹面产生白色孢子粉时,应立即采收。
    采收的时间,最好在雨后初晴或晴天早晨露水未干,耳片柔软时进行。
    选择这个时候,是避免烂耳。
    采下的黑木耳,摊薄在晒席上趁热晒干。未干前不得翻动。
    晒席是凤爹自制的,就是芦苇编织的炕席,不过要比普通炕席大得多。
    然后用木头支起来,现在蓝家院子都是晒的木耳。
    晒好的木耳,凤爹找袋子装上,送县城供销社去。
    实际上供销社除了卖公家的产品,私底下也会卖些别的。
    凤爹就是想问问能不能卖木耳。
    他知道木耳数量多,这玩意还抗吃,买一回吃老长时间了。
    所以得找更多的买主。
    让供销社内部消化就不合适了,所以凤爹才打上了和供销社合作的主意。
    木耳种植他心里有数了,今年还准备扩大规模,确保每年都有木耳产出,要不然第四年就断顿了。
    这样有个稳定的卖的地方才能让他放心。
    都是老熟人,凤爹带着样品直接去找主任了。
    这两年得草莓可不是白送的,主任当场拍板,让宋哥给过秤,当场收了。
    一斤二毛钱。
    别觉得贵,这可是干木耳,不是鲜木耳。
    一斤干木耳泡开了且吃呢。
    凤爹嘴巴咧到了耳根子,一袋子木耳卖了八块四毛钱。
    可是家里还有不少呢,一季丰收卖个百八不是问题。
    木耳春季、夏季、秋季都能采摘。
    所以这一年,凤爹就回了本,这还算上给招娣的一百块钱。
    陆续又买进了一些段木。
    凤爹很是雄心勃勃。
    现在黑市也没人管了,很多人明目张胆做生意。
    凤爹也去黑市卖木耳,也和供销社一个价。
    供销社卖三毛五分一斤,这样凤爹挣得更多了。
    为了多挣钱,凤爹决定买自行车了。
    红卫·兵没了,他们之前抢占的东西就得物归原主了。
    可是很多东西说不清的。
    所以就往出卖,不过一般都是内部消化了。
    凤爹早拜托人留意自行车了,总算让他弄到一台,也就五六成新。
    可是价格便宜啊,只要五十块钱,还不要票。
    后面这个才是最主要的。
    宋哥在供销社工作这么多年,也就是前面才买了自行车。
    整个供销社一年或者两年才有一个车票,大家抓阄。
    所以凤爹早就放弃搞票了。
    没想到让他遇到这种机会,根本不能错过的。
    要不是太抢手,他还想多弄两辆呢,给闺女、儿子各一辆。
    五十块一辆,他买得起。
    八月份,恢复高考的新闻传了出来,不久传遍祖国大地。
    最疯狂的要属于各地的知青。
    四大队知青不多,后来谢青宇和慕婉走了。
    就剩四个知青了。
    各个大队的知青都差不多罢工了,全心全意的准备改变命运的高考。
    这届高考和蓝凤、小哥哥关系不大。
    他们才念初二,而且年纪太小,还是踏踏实实学习两年再说。
    其实蓝凤是有些可惜的,第一届高考,出了多少人才,不能和她们一届成长,多少有些遗憾呢。
    之后四大队的队员整天都在说高考的事儿。
    读书好的自然成了香饽饽。
    蓝凤和小哥哥还被村里人调侃称为“大学生”。
    怎么谦虚都没用,硬往头上安的。
    连自家人也愿意这么说,仿佛说多了真能考上大学似的。
    “闺女、儿子,以后你们啥也别管了,就一码心思的学习,咱一定考大学。”凤爹心里早就幻想了多少遍闺女、儿子考上大学的情景,心里发了愿,等真有那天,他摆席。
    蓝小哥哥应了,他觉得问题不大,老师弄到今年的高考试卷了,他会不少呢,等他四年后高考,肯定比现在厉害的。
    蓝凤虽然觉得不要随便立flag,因为会被打脸,但是为了哄她爹,也赶紧应了,说会努力。
    蓝家二房就有些不和谐了。
    蓝二伯和二伯娘准备明年开春就带着天宝去省城做手术。
    “你三叔一袋袋卖木耳,得挣多少钱,你就卖一百块多亏啊。”蓝二伯娘很是不忿。
    招娣瞅着她娘,嘲讽的勾了勾嘴角,“我三叔好像问过你们,当时你可说不管以后咋样,都和你们没关系的。”
    蓝二伯娘拍着儿子,也不瞅招娣,也不知道是不是心虚,“那不是怕失败,他再找咱赔么。可现在挣钱了,一百块给的太少了。”
    招娣双手抱胸,“你想干啥?直说吧。”
    “要不咱也种吧。”蓝二伯娘说出了目的。
    给天宝看病不定多少钱,就是治好了,孩子也得垫垫脚,得给儿子多攒钱才能娶到媳妇。
    她和孩他爹琢磨了好久,觉得养木耳这来钱的活她们也得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