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62公忠报国  隆万盛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62公忠报国第(1/2)页
1162公忠报国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大明京城文华殿上,魏广德和万历小皇帝相向而坐,小皇帝面前翻开这书本,魏广德正在按照张居正编撰的《帝鉴图说》讲今日的课程。
    而现在正在说的这段,就是汉文帝劳军细柳营。
    张居正毕竟是军籍,所以并不会入其他文官那样,把军事看做是粗鄙武夫才做的事儿,所以一些古达军事典故也编入书中,用来教导万历小皇帝。
    应该承认,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和张居正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那就是一旦确认战事不可避免,那就要竭尽全力去取得胜利,哪怕投入再大。
    只要获得胜利,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魏广德还在那里抑扬顿挫背诵着《史记》中的这一段,而朱翊钧面前的书上,也正是摘录的这部份。
    讲书,肯定要先把书完整的读一遍,毕竟古代学习讲究的是“识文”和“断字”,没有老师讲,怎么断学生还真不好判断。
    毕竟这年头,大明还也没有标点符号。
    后世国人熟悉的标点符号,起源于西方,1919年,胡适等人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并在国语统一筹备会都能见到,只不过后世人大多不懂起含义。
    朱熹在着《四书章句集注》时就是每章之前用大的“○”,每句之后用“。”。
    这称为句读,即在一句末完需停出打上个“、”,其作用类似现在的逗号,在全句意思已完之处画一个“。”,作用同现在的句号。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段落号,用“”或“”表示,画在每段末尾字的右下角,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密圈、密点加在字的右旁,强调句子的精彩部分。
    这一用法,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还在沿用。
    到了明朝,随着刊本小说的出现,又多了两个专用号,即一个是在人名旁边画单直线“│”,一个是地名旁边加两直线“‖”。
    而万历皇帝面前的书,自然就有上述标记,这也是为了让小皇帝在后宫看书时避免出错。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入侵,汉军集结应战,周亚夫率军屯兵细柳,汉文帝前往慰问,不料军营的门都尉不开营门汉文帝非但没有因此怪罪周亚夫,还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
    古文原本讲完,魏广德又用白话把故事简述一遍,这有利于朱翊钧明白故事全貌。
    按照张居正原意,编入这一段,一是让小皇帝对兵事有个初步了解,还有就是让小皇帝懂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明白制度信仰的价值。
    这对于大明朝的文官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毕竟皇权至上的年代,文官行使的就是皇帝授予的皇权,没有皇帝的信任,文官离致仕也就不远了。
    “周亚夫能够严格遵守军纪,即使是面对皇帝也不例外,这体现了纪律和规矩对于维护军队秩序和确保任务完成的重要性.
    汉文帝通过这一事件认识到了周亚夫的才能和忠诚,这表明领导者应该善于发现和任用有才能的人,即使这意味着要面对一些挑战。
    同时,这也提醒上位者在与下属交流时,应尊重和理解下属的工作方式和规则,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周亚夫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对朝廷和皇帝的忠诚,上位者应该鼓励属下培养这种忠诚和责任感.”
    进一步的解释后,让小皇帝能够明白这个故事背后隐含的深意。
    如果不是由将官口中说出,光是靠小皇帝自己琢磨,怕是在等几年也未必能够想到。
    而现在通过经筵,小皇帝很容易就能通过故事体会到其中道理,这也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本意。
    等课业讲完,魏广德让小皇帝回去写一篇感受,再把《劳军细柳营》抄三遍,这就是今天的作业。
    讲罢,魏广德端起茶杯“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口干舌燥的感觉顿时大减。
    “老师,朕记得周亚夫结局好似不怎么好?”
    接下来闲聊的时间,小皇帝开口说道。
    魏广德点点头,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周亚夫因被怀疑谋反,最终绝食而死。
    “那陛下认为,若你是景帝,会如何对待他?”
    魏广德面露笑容,很平淡的问道。
    “囚禁在府中,保留体面,毕竟‘七国之乱’时,他确实立了大功劳。”
    小皇帝思考以后说道。
    “陛下认为周亚夫有罪?”
    魏广德笑问道。
    “虽然朕也认为,周亚夫置办甲胄或许真的是殉葬所用,但那又如何,朝廷有明文,禁止私藏甲胄。


1162公忠报国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