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1章 久旱逢甘霖  明末逐鹿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1章 久旱逢甘霖第(2/2)页
启阳从田埂上,向前方十多米高的黄河大堤走去。
    这座非常高的黄河大堤,修建时就雇用村里的大量青壮。
    这两年村里很多人,靠着这条黄河大堤,都已经摆脱贫困。
    他站在黄河大堤下方,都能听到河堤内的水声。
    黄河大堤实在是太高了,人爬上去都十分困难。
    更别说从湍急的河道取水,再把水运下来浇灌农田。
    昨天村民听到河水声,他们激动万分。
    拿绳子系上水桶,就准备从黄河里面舀水。
    黄河的水流太湍急,直接把水桶冲走,差点把人拽到河内。
    但看着这些河水能救活农田,河道又近在眼前,每个人都想弄出来一些水。
    哪怕再难,也无法阻止村民取水的决心。
    村长张二娃看到张启阳久久没有说话。
    他咬着牙,剁了剁脚,发狠的说道:“启阳叔,不行我们就把黄河大堤刨出来一个洞。
    到时候想取多些水,我们就取多些水。”
    张启阳一巴掌打在张二娃的脑袋上。
    “你爹死得早,启阳叔代替你爹教育你一下。
    说话不动脑子,黄河大堤能挖吗?
    一旦挖开黄河大堤,别说是我们村子,整个定陶县都会被洪水淹没。
    到时候别说这些田全完了,我们都未必能活下去。”
    张启阳知道张二娃这么说,那是他十分着急。
    村里的玉米田,玉米秧苗涨的速度很慢,玉米叶子都已经发黄卷曲。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玉米田缺水。
    十天之内不浇水,这些玉米苗就会全部旱死,秋粮直接绝收。
    这些玉米平均为每户,至少能带来五两银币的收入。
    为了这五两银币,很多人都会铤而走险。
    张启阳知道他再想不出来办法,某些人被逼急了,真的可能挖开河堤。
    “村长,井里都没水了,我们也高价雇佣打井队,在村里打一口深井。
    村里建造压力井,浇苗的水根本不够,但至少能让人和牛有水喝。”
    张启阳听到压力井,他灵光一闪,高兴的说道:“村里的压力井深度不够,已经压不出来水。
    但我们可以把它架在大坝上,让压力井伸到河道中。
    这样就能把湍急的河水,直接通过压力井,压到堤坝上,顺着水管流下来。”
    张二娃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启阳叔不愧是读书人,想的事情就比我们全面。”
    村长张二娃认为张启阳的办法很精妙。
    他立刻组织村民行动,在黄河堤坝上固定压力井。
    准备通过十几个压力井汲水,把黄河水引到村子之中。
    张启阳看着忙碌的村民,他提醒道:“现在有一种机械,叫做蒸汽机抽水机。
    我这个办法只是权宜之计,今后想要大量抽水。
    我建议村里购买一台蒸汽机抽水机。
    现在不着急购买,也可能在不久之后,朝廷修建的水渠,就会充满水。
    朝廷总不能让这些河水白白流入到大海中,却不让百姓灌既。”
    张二娃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村民们很卖力,十几台自压井,全部搬到黄河大堤固定好。
    村民们找来铁骨帆布水管,一头在黄河中,还绑着几块小石头,让它沉在河水中。
    这根水管连接自压井的根部。
    另一根水管绑在压力井出水口,从黄河大堤上顺下来。
    两个人扶住压力井,防止它剧烈的晃动。
    一名身材壮实的山东大汉,开始用力压着压力井。
    有村民惊喜的说道:“快用力压,水上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他们更加卖力气,累得满头大汗。
    一股清澈的水流,出现在压力井之中。
    随后顺着压力井的出口,流淌进水管之中。
    村民们看到这个方式成功,他们用力在压着压力井。
    十几条水管,流下来大量的河水。
    村民们惊喜万分,男女老少齐上阵,用水桶接着流下来的水。
    他们拎着水桶,走到自家的田地中,给已经发黄的玉米苗浇水。
    玉米地经过浇灌之后,这些叶片发黄的玉米,很快就会恢复过来。
    张启明看到这种景象,他抚着胡须道:“久旱逢甘霖,山东各地的旱灾有救了。”
    ………………………………
    胡文胜知县与其他知县分别,他乘坐马车,紧贴着黄河大堤那条公路,赶回定陶县。
    他前去济宁水库,除了得到某人的授意,也真的想为百姓争取水源。
    抗旱有功,胡文胜能凭借之前积累的功绩升任知府。
    知县就是受气包,承受着上级的压力,想做些政绩出来,都没有更好的途径。
    知府就完全不同,除了与巡抚衙门一起办公的知府,其他知府的权力很大。
    巡抚在一省之内,还要受到布政使、参政等人的掣肘。
    知府在一个地域,那就有说一不二的权利,能在当地彻底贯彻自己的意志。
    胡文胜想着想着,他就在马车中睡着。
    他听到马车外面一片嘈杂声,被从睡梦中吵醒。
    胡文胜掀开了马车的窗帘,询问下属道:“前面是怎么一回事。”
    “胡大人,村民们堵住了道路。
    小人前去打听消息,已经知道事情的经过。
    临河村有人用自压井把黄河水抽上来,用于浇灌土地。
    这个消息传得很快,村民们有样学样。
    他们纷纷用这种办法,汲水浇灌自家土地。
    还有小矿场主,搬来矿用抽水机,为全村的田地抽水。”
    胡文胜知县听到这个消息,他感慨万分。
    哪怕是朝廷不动手,这些村民也会想办法自救。
    他立刻让下属通知,济宁水库已经开闸放水,很快大量的河水,就会顺着水渠来到千家万户。
    村民们对于知县的声音,他们半信半疑。
    很多村民得到消息,都站在水渠旁等待。
    官府开闸放水,那肯定要比自己抽水,获得的水量大。
    浇水利用朝廷修建的水渠,整个过程非常简单。
    村民们等待许久,有的人已经出现怨言。
    胡文胜知县,把县内所有官吏叫到田间地头。
    让他们组织各地的村民,为接纳即将到来的河水做好准备。
    哗啦啦的水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们看到原先干涸的水渠,充满了浑浊的水。
    水顺着水渠,开始向各家田地旁的小水渠蔓延。
    很多百姓立刻跪下来,感谢官府。
    没有体会过干旱的绝望,那就无法体会久旱逢甘霖的喜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