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5章 朱元璋暴怒!  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5章 朱元璋暴怒!第(2/2)页
梅殷若是想,当然也能够起一些高雅一点的名字来。
    不过怎么说呢,他在后世早就已经习惯了,对红薯的这些称呼。
    若此时给他改了名,总觉得怪怪的。
    还是叫红薯和地瓜比较好,朗朗上口,他听着也熟悉。
    当然,这两个名字也比较接地气,在今后也有利于流传。
    ……
    “可惜了,这么好的东西,在此之前村里面多少人都有眼无珠,不认得好东西。
    将它们当成杂草给除掉了……”
    在见识了红薯的好吃后,赵甲长满是可惜的出声说道。
    如今,赵甲长对外红薯的态度,可谓是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尤其是算算时间,从红薯的秧苗出现到现在,也才不过是两个月的时间多点。
    这样短的时间,红薯居然就长这么大个了!
    梅先生只不过是刨了三棵,就弄了这么多。
    而且,看起来这红薯还能接着长个。
    那要是等到红薯彻底长成,一棵红薯得结多少东西啊!
    这红薯的产量,有些高啊!
    虽然赵甲长并不能准确地算出,今后一株红薯大约能有多少产量。
    可是仅凭他,现在所看到的这些进行计算。
    就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
    那就是这红薯的产量肯定不低!
    要远超过寻常的庄稼!
    越想,他就越激动。
    在激动的同时,又满是后悔,恨不得动手抽自己一巴掌。
    这么好的东西,自己之前为什么就如此蠢的,将其当成野草给弄没了?
    听得到赵甲长如此说,宁国公主也同样心生感慨。
    同时心里面,也变得更加骄傲了。
    还好有自己夫君在!
    若无自己夫君,红薯这种好东西可就真错过了!
    那么多人都有眼无珠,把好东西当成了杂草。
    偏就自己夫君将之留了下来。
    如此一想,就越发觉得自己夫君非比寻常。
    为自己能找到这样的夫君,感到特别的骄傲。
    骄傲的同时,也觉得有些可惜。
    这红薯秧苗,被村民们给拔掉实在令人惋惜。
    而且,自己家里也只剩下了九十多棵,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种。
    这么好的东西,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种。
    想想就让人觉得惋惜……
    宁国公主还想着,若是今后自己家田里的红薯多了,给父皇母后以及兄长他们尝尝鲜,送给他们一个惊喜来着……
    现在看来,等到红薯成熟也只能给他们一人送那么少许。
    毕竟这大量的红薯,还要保存下来,用来留种。
    梅殷点了点头道:“这确实有些可惜。
    不过这事儿也怪不得人,谁能想到,这样一种不知名的野草,居然能够结出如此好吃的果实来。
    不过我看这东西,似乎还可以接着种。”
    梅殷这话一说出,顿时令的李景隆,宁国公主和赵甲长等人,都将目光飞快的落在他的身上。
    面对这样一种新作物,他们还真不知道该如何种。
    梅殷到:“我最近对这东西,倒是观察了不少。
    发现这红薯的藤爬到什么地方,只要有合适的水和泥土。
    就会生出根来。
    这是不是意味着,咱们这里今后剪下一些红薯藤,就可以移栽到别的地方,种出新的红薯来?”
    梅殷说着,就将他们给带到外面阴凉处,放着的那些红薯藤边上。
    这是昨天刨的三棵红薯,所弄的红薯藤。
    翻过来仔细看,发现果然如同梅殷所说那样。
    在这红薯的藤蔓之上,有不少原本贴着地的地方,都生出了根须。
    虽然大多都被昨天梅殷拔红薯时给扯断了,但也能看得出来,那里确实是生了根。
    甚至于有一些地方,还带出了特别小的小红薯!
    在看到这样一幕之后,李景隆,宁国公主,小婵,赵甲长几人的眼睛顿时就亮了。
    神色显得激动。
    太好了!
    这当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还真的如同梅先生所说的那样,可以通过红薯藤种植红薯!
    那这事儿,就再好不过了!
    接下来他们这里就可以动手,扩大红薯的面积了。
    不用担心这么好的东西,却因为数量稀少,没有办法推广普及。
    梅殷道:“就先这样种着试一试,万一能成,咱们也算是摸索出来了一个种植红薯的办法。
    今后,最好是将咱们这村子,三成的地都种上红薯。
    当然,种红薯的时候也不能只捡好地种。
    还要找一些坡地,和一些比较贫瘠的地种。
    进行对比一下,看看这红薯到底都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听了梅殷的话后,赵甲长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觉得梅先生言之有理。
    至于宁国公主,那自然是梅殷说什么就是什么,她都听自己家夫君的。
    李景隆也同样不会有意见。
    在这事情上,他也要跟着二姑父的脚步走。
    二姑父干啥,他这边也干啥。
    绝对没毛病!
    这些已经弄掉了一天多的红薯藤,看起来都蔫儿吧唧的。
    但本着不能浪费的原则,梅殷这边也用剪刀,将这些红薯藤给剪成一节一节的。
    每一节都带着一到两个叶片。
    随后就到田里,把那些红薯藤给种下。
    因为这个时候不是阴雨天,所以在种的时候,需要把每一个种红薯藤的地方都浇上水,
    然后用土封好。
    做过这些后,又从田里剩余的那些红薯身上,剪下了不少的红薯藤。
    将其给剪成小段。
    如同之前那般,进行栽种……
    “梅先生,我看这红薯的果实,是结在下面的。
    既然是结在下面,那需要的土就多,只在平地上种,只怕不太好,会影响它的生长。
    就跟种芋头是一个样的。
    芋头也是果实结在下面。
    为了让下面的果实结得更大,就会起垄,培土。
    那……红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种?”
    种了一会儿后,赵甲长望着梅殷显得有些小心的出声说道。
    “好!好!赵叔,在种地上面你是行家里手,你的这个提议好。
    我觉得,咱们这边还真的可以这么做。
    虽然红薯和芋头不同,但有些种地的经验却是相通的。
    就这么干!”
    梅殷一口答应了下来,显得还是高兴。
    他自然高兴,从后世而来的他,也有着一定的种地经验。
    知道种红薯是要起垄的。
    起了垄,把红薯栽种在垄上,可以让红薯有更厚的生长土壤。
    后面红薯成熟,刨红薯的时候,也要好刨太多。
    只不过,他为了尽可能表现的自己也对红薯不了解,
    不让人过多的把这红薯的出现,怀疑到自己头上去。
    只能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决定今后再慢慢摸索,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后,再把沟垄种植的经验弄出来。
    哪能想到,现在赵家长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这下子,这点儿隐忧也一下子全没了。
    毕竟这是赵甲长说的,可不是他说的。
    可以放心大胆的按照赵甲长所说的用做
    今后老朱就算是对这红薯的事有些怀疑,进行调查的话,这事也查不到自己头上来。
    赵甲长听到梅殷一口就将这自己的提议给答应下来,并身体力行的去做。
    也显得很是高兴。
    脸都微微有些涨红。
    这种自己提的意见被采用,在这种大事上面,自己也出了一份力的感觉,真挺好的。
    种地这事,如果是不乐意的话,一般而言还是挺累的。
    李景隆平时里,就不太喜欢在地里忙活。
    可是今天在亲口尝了红薯有多好吃,又隐约觉察到,这种东西若是推广开,今后很有可能在大明产生不小的影响,以及起到极大的作用。
    也变得积极了起来。
    跟着梅殷他们种田。
    一直在忙碌到了傍晚,梅殷的田里,已经是多出来了将近千株的新栽种的红薯。
    过上一段时间,原本的那些红薯还会长出更多的红薯藤。
    而这些新栽种下的,也同样会长出红薯藤来。
    到了那时,又可以进行新一轮的种植了。
    这就是红薯的强大之处。
    哪怕只有很少的红薯秧苗,但只要人为的去种植。
    也能在一年之中,就能翻出好多倍来……
    梅殷所做的这些事,也落在了双水村这边不少人的眼里。
    众人都不知道梅先生,怎么突然间就做出这种事情来。
    好好的地,都栽种上这种野草做什么?
    询问之后才得知,梅先生发现这种被他起名为红薯的野草,结的果子挺不错。
    就想要扩大种植面积。
    赵甲长更是把红薯说的天花乱坠。
    说红薯有多好吃,能长多大的个头。
    一时之间,双水村这边那些田里出现了红薯苗,却被当成野草给除掉的人。
    很多都显得特别的懊悔。
    不过,懊悔的同时,对于赵甲长所说的这种,被起名为红薯的野草,结的果实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美味,也是将信将疑。
    人在没有亲眼见到事实真相之前,对于自己认知之外的新事物,大多都不太容易接受。
    对于这些,梅殷自然之道。
    不过这会儿红薯稀少,他也不可能把剩下的那些红薯给刨出来给这些人吃,证明这件事。
    此时,还需要留着那些红薯,在今后种植出更多的红薯来。
    等到了收获之时,自己这里再给村里的百姓,每家分上一些红薯,让他们亲自品尝。
    相信尝过了红薯的美味后,又见识了那红薯的恐怖产量,这些人在来年,都会特别踊跃的种植红薯。
    红薯的产量,在如今这个时代,那当真是碾压级别的!
    最为关键的是,这东西还不挑地。
    别管好地还是赖地,亦或者是岗坡地。
    挺贫瘠的地方,只要能让它活下去,都能结出红薯来。
    而且产量还不差,简直是一大神兵利器!
    ……
    “天德那边有消息了?立刻招进来!”
    武英殿内,朱元璋和朱标刚说了关于徐达北征的事儿,就有这消息传了过来。
    顿时令的朱元璋眉开眼笑,心情超好。
    在他看来,这次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
    又有徐达亲自统兵坐镇,这次绝对能狠狠的咬下北元一口肉!
    让本就苟延残喘的北元,变得更加不行!
    随着朱元璋声音落下,很快那名风尘仆仆带着徐达书信而来的人,便出现在了朱元璋面前。
    对朱元璋,以及朱标恭敬行礼。
    朱元璋笑着让他起身,见他疲惫,又命人搬来一个锦墩让其坐下说话。
    这在朱元璋这里,那简直是天大的荣耀了!
    激动的这人脸都有些发红。
    满身的疲倦,此时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朱元璋询问了这人一些话,了解北平那边的情况。
    确认徐达要给自己说的,都在信里,没有额外让这人传什么话后,就让这人赶紧下去休息。
    吃些好的。
    等到传信的这人下去后,朱元璋就立刻动手拆开了徐达送来的书信。
    徐达送的信任很厚。
    打开之后足足有十几张纸。
    朱元璋坐在这里认真观看。
    朱标也凑过来看。
    前面写的,是徐达针对此次出征,所做的种种安排,种种考虑。
    突出一个严谨,一丝不苟。
    虽然只是读着书信,就能让朱元璋明确的了解到,徐达的策略以及种种安排。
    坐在这里思索了一阵后,朱元璋的脸上露出笑容来。
    “看见没有标儿?
    天德做事儿,就是如此严谨。
    而且方法也行之有效!
    这一次,依照你徐叔叔这样的打法,只要兵马过去,必然收获巨大!”
    朱标也同样是看的心情有些激荡。
    可是看到最后,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却彻底的消失了。
    朱标的面色也同样沉重。
    北平那边粮草,竟然有些不济了!
    多处运粮都不及时!
    朱元璋把徐达所写的,关于这件事的报告,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越看眉头皱的越深,拧成了一团。
    “父皇啊,这得赶紧下令,让那些地方的人立刻采取行动。
    不惜一切代价朝着北平那边运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北平此时,粮草有些缺乏,这可不好!”
    朱标显得有些急切的声音响了起来。
    朱元璋面色阴沉的,将徐达的书信给放了回去。
    望着朱标道:“标儿,你觉得咱这个时候,向那边传达命令有用吗?!”
    朱标听了朱元璋的话后,愣了一下。
    旋即反应过来了。
    战机稍纵即逝。
    而那地那些地方,离的又远。
    一番耽搁下来,只怕粮食没有运到,战机已经没了!
    朱元璋想的,却和朱标所想的不同。
    他望着朱标道:“标儿,你觉得这事情是偶然吗?”
    朱标愣了一下,神色有些变了。
    沉默了一会儿后,望着朱元璋道:“父皇,你的意思是……这事儿有人在后面出力?
    而且,出力的人还是……韩国公?
    这应该不可能吧?
    韩国公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人。
    他知道这种事有多重要,不可能在这上面做手脚。”
    朱元璋缓缓的摇了摇头道:“标儿,你对他了解的还不够多。
    咱在此之前,也觉得在中都城上,咱已经给了他很大的面子了。
    对他已经很宽恕了。
    可现在看来,事情有些不太一样。
    咱觉得咱对他挺好的,可他心里还不服!
    这么多年来,各地军粮基本上都没出什么岔子。
    可就现在出现了岔子。
    若说是巧合,咱不信!
    必然是韩国公在后面捣的鬼。
    咱发现,咱之前对他想的有些过于简单了。
    以为有了咱的那些作为,和警告,他肯定不会再乱来。
    如今看来,他是将咱的话当成放屁了!
    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他手里面,积累的力量够多了。
    这是想要和咱掰掰腕子,斗上一场啊!”
    朱元璋的声音缓缓的,却带着一种让人难受的压抑。
    看得出来,他已经是在努力忍着心中的怒火了。
    “父皇,这事儿……还不能轻易下结论。
    需在一些地方调查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再说。
    而且……而且北方那边又有这么好的战机,有些事儿您这里也不能太强硬,小不忍则乱大谋。
    不然错过了这个一举将北元王庭,给覆灭的大好时机,可就令人遗憾了。”
    听到朱标的话,朱元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背负双手,出声道:“不用调查,咱就知道这是李善长出了手,想要与咱斗。
    既然他想要和咱斗,那咱就好好的和他斗上一场!
    看看他韩国公有多大的能耐!”
    这话说出后,朱元璋的双目,竟不知何时已经有些红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