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1.第160章 屯田事(三更)  我,刘辩,三兴汉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1.第160章 屯田事(三更)第(1/2)页
第160章屯田事(三更)
    羊续走后,刘辩又与卢植提起荀爽奏书中谈及在荆扬两州进行屯田的那一部分。
    他发愁道:“此乃国之大事,然非能臣不能为也。”
    却不想卢植笑着说:“一事不劳二主,荀君既然上书重点言明此事,岂能没有笃行的意愿?”
    刘辩经此提醒,也反应了过来。
    确实是这个道理。
    只是荀爽唯一的问题是缺乏执政一方的经验,历史也没告诉刘辩的这方面的能力。
    而荀爽的声望决定了想让其低就,观其能力的做法形同侮辱。
    不过刘辩转而想到,当初卢植从博士外任九江太守,此前也没执政一方却轻松平乱。
    荀爽的奏书证明了他的见识和能力,而卢植对荀彧也很肯定。
    刘辩决定相信荀爽。
    他说道:“荆扬两州地广,若只使荀公一人,恐难兼顾。”
    在荆扬两州屯田,必然要和三辅一样,需要有兵马协助。如果以一人率两州兵马,过于夸张了。
    顶多像刘虞一样,为将军,领一州军事。
    卢植则回答说:“朝中贤良众多,不乏清廉能为者!”
    若非身为太傅,肩负辅佐皇帝之任,卢植都想亲去了。
    刘辩则想着,荀爽之死早于董卓,或许该找华佗替他看看。
    而且召外族屯田,编户齐民,也可以吸收一下傅燮和皇甫嵩的先进经验,避免重复踩坑。
    ……
    京兆,刘辩心心念念的皇甫嵩正在写奏书。
    虽然早在屯田开始之前,今上仍为太子时就曾答应在屯田前期提供支持,右扶风陈仓的存粮就是底气。
    可皇甫嵩没有擅自取用,而是准备再次上奏。
    屯田是需要成本的,除了土地之外,还有耕牛、农具、种子。对于不会耕种的,还要雇佣老农教导。
    其中本应最难解决的耕牛对皇甫嵩而言反而比较简单,因为羌人和匈奴人都会养牛。
    在劝导羌人和匈奴人屯田的过程中,皇甫嵩缴获了不少耕牛及其他杂畜作为公用。
    农具和种子对于皇甫嵩而言也不在话下,最大的问题在于屯田之民撑到首次收获的的粮食。
    皇甫嵩相信,等他的奏书到了雒阳,此事也能迎刃而解。
    屯田之法,自汉武帝时用于西域军屯为开始,光武以来,也有军屯之说。
    军屯为屯田之兵卒每岁分配二三十亩土地,调拨耕牛等兵卒只负责耕种。粮食收获后,统一入仓。
    而兵卒参与屯田,每月得两石粮食作为口粮,每岁也能得到些钱作为赏赐。目前的边郡,以发配过去的囚徒等人参与军屯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考虑到田亩有上中下之分,平均下来一亩两石,实际上的分成比例约莫五五开。
    只是随着气候变迁,边郡亩产下降,这一比例还在变化。
    如今的屯田是免除赋税的,徭役也很轻,基本都是疏通早年留下的河渠里的淤泥,开垦荒废多年的土地。
    皇甫嵩将羌人和匈奴人效仿汉人的方式编户齐民,像典型一对成年男女构成的五口之家,能得田


161.第160章 屯田事(三更)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