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8章 教育真是一门大产业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68章 教育真是一门大产业第(1/2)页
北殷洲中央大平原。
    太平洋铁路中线,横贯大陆,连接两洋。
    早在大明第四帝国立国之前,这条铁路便已经开始修建。
    朱富贵当年工作过的普拉什煤矿就是这条铁路的配套工程,大明老臣唐三桂则是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正式工。
    至于说,大明草创后的人力,资金,乃至于拉到来自于范德比尔特家族的第一笔天使投资,都与这条铁路密不可分。
    可以讲,太平洋铁路之于大明第四帝国的意义,不亚于保路运动中的川汉铁路之于中华民国的意义。
    当然,和这玩意做类比,多少有点不吉利。
    朱富贵坐在皇家专列上,火车已经穿过了新蜀的棉花地,越过了新扬子江第一铁路大桥。
    苍茫的大平原依旧仿佛无边无垠,根本望不到边际。
    前世,朱富贵作为一个浙江人,曾经乘坐高铁前往北京。。
    当火车跨过长江,进入苏北、华北之后,从小生活在地无三尺平之地的朱富贵,第一次被无边的麦浪惊呆了。
    原来,地平线这种东西是真的存在的。
    大地的尽头真的可以是平的,而不是连绵的远山。
    而如今,朱富贵乘坐的皇家专列虽然远没有后世的高铁来得风驰电掣,但目光中,依稀都是当年的风情。
    而且朱富贵知道,这片世界上最广袤的黑土平原,土地的丰饶更甚华北。
    如今大明三十余万农垦部队,依然只开发了其中不足十分之一而已。
    令朱富贵欣慰的是, 殷农神工的产业布局,如今已经慢慢开始显现了。
    毕竟神州人力多, 殷洲资源多, 产业分工, 互补发展是最好不过了。
    如果一旦整合完成,大明的潜力将是无限的。
    别的不说, 试想一样后世鹰兔合体是个什么概念?
    更别说日本、韩朝、东盟这些零零碎碎的添头了。
    所以老实讲,朱富贵对于入侵欧洲,在欧洲建立殖民地, 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他现在只想守着自己的亿亩三分地,安安稳稳地修炼内功。
    一个多月后,朱富贵才从华盛顿返回了凤都,此时已是盛夏时节。
    这可是将近5000公里的旅程,而太平洋铁路也并非是凤都周边的新式客运铁路, 主要的功能还是运货。
    皇家专列即便有着各种各样的特权, 在铁路局的调度下其他火车纷纷让行, 平均速度也不过是60公里每小时而已。
    这次回到凤都, 天子御驾非常低调,没有搞什么欢迎仪式。
    如今交通越来越便捷,朱富贵学祖龙到处巡游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每次进出都讲究排场的话, 实在是劳民伤财。
    所以, 凤都的百姓们也只是从凤都新闻广播电台上听到了天子回銮的消息。
    在新津滨海沙滩的皇家度假区里, 朱富贵见到了久违的小麋鹿同学。
    两人已经有整整两年零九个月未曾见面了。
    朱莉给朱富贵带回来了两个孩子……
    咳咳,
    当然不是她的孩子, 而是她闺蜜, 茜茜公主的孩子。
    说是孩子, 其实年纪都已经不小了, 只是茜茜公主15岁结婚, 10个月后就生下了第一个女儿, 所以母女之间年龄相差不多。
    而朱莉虽然已经是一个32岁的少妇了, 但是站在两位侄女身边却仿佛是姐妹一般。
    茜茜公主的大女儿索菲亚今年21岁,二女儿吉塞拉今年20岁……
    看得出来, 这位茜茜公主确实很好生养。
    朱富贵觉得, 张家应该会后继有人了。
    “索菲亚”其实是茜茜公主的婆婆, 弗朗茨的母亲索菲亚大公的名字。
    她未经儿媳妇同意,擅自用自己的名字取下了这个名字。
    奥匈皇室也好,独意志皇室也好,婆媳关系在全世界都是yyds。
    只不过,奶奶和孙女都叫索菲亚……
    朱富贵也习惯了,反正这帮洋夷同名再正常不过,什么威廉、罗伯特的,朱富贵认识的就有一打。
    这种用长者或是历史名人的名讳给小辈取名的风气似乎日本也有,不知道是先天的还是后来和洋夷学的。
    朱富贵记得,龙珠里面悟饭就是悟空爷爷的名字,火影里面佐助则是猿飞日斩父亲的名字。
    这玩意既不科学,也不方便,好在现在的倭人没人搞这一套了。
    这群家伙琢磨怎么给孩子取名符合中华正统规范,比正统华人还要讲究。
    森下的大女儿朱富贵记得就叫森琴凤,已经登记在云南曲靖森家族谱上了。
    族谱这东西也要与时俱进,女子也是要留名的嘛。
    大不了加钱。
    森下对于这种事情一向非常慷慨……
    总之,茜茜公主很不喜欢索菲亚的名字,已经将她改名为张菲菲了。
    二女儿则改名为张拉拉。
    至于她自己……
    没错,朱富贵之所以现在不称呼她为伊丽莎白皇后,正是因为在弗朗茨凉了不到一周后,茜茜公主就正式宣布冠以未婚夫的姓氏,自称张茜茜了。
    这一次,茜茜公主将两个女儿托付给朱莉,就是拜托闺蜜带她们来凤都求学。
    茜茜公主听说了沙俄留学生的事情,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接受大明的高等教育。
    这件事倒是不难办。
    朱莉一路上早就与这两个侄女混得很熟了,对她们的兴趣爱好知道的一清二楚。
    张菲菲喜欢电影,她母亲与继父共同主演的《罗马假日》,张菲菲看了不知多少遍。
    而张拉拉则喜欢看大明的漫画,尤其是那些天马行空的修仙漫画。
    这些爱好都很好满足,反正只要钱到位,新秦电影学院表演系和凤都美院通俗绘画系的大门永远对狗大户们敞开。
    朱富贵还真担心姐妹两喜欢高等数学和应用物理什么的,那些专业才叫不好安排。
    还好,毕竟不是哪个女孩都叫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的。
    自从洛克菲勒与爱迪生事件之后,朱富贵倒是也对这个时代的西方顶尖头脑抱有了一定兴趣。
    当然,朱富贵还是相信,不说华夏人比不比欧洲人聪明,就算双方智力水平一致,智商在人群中符合概率分布,那么大明也足以在本土找到足够多的优秀人才。
    没有大明出现,这些顶尖的人才或许只是湘西的放牛娃,或许只是山东的捻子,或许只是关东的土匪,又或者,他们早就夭折于饥饿或是兵灾了。
    所以,长久以来,朱富贵都没有什么从西方挖人才的兴趣。
    与其去挖掘西方的人才,倒不如给予大明的小天才们一个更加广阔、公平的舞台。
    在度过了最初十年的培养期后,大明坚持的全民义务教育体系已经开始显现威力,正在源源不断为大明的各行各业输送人才。


第868章 教育真是一门大产业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