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2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2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第(2/2)页
而后人对朱棣的评价,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说不定都没他这个千古一帝什么事了。
    ......
    【漂亮国《国家地理》杂志是如此评价郑和的,说郑和率领的15世纪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舰队,却从未流露出任何殖民的野心。】
    【他率领着两三万身经百战的士兵,却没有占领过他国的任何一寸土地。】
    【但视频的最后,咱们再讨论一下,大明究竟为什么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呢?】
    【我个人认为,首先是没有需求。】
    【在奥斯曼帝国强势崛起后,原本西方从地中海到东海的传统海上贸易路线的过路费变得更贵了。】
    【西方商人想去遍地黄金的东方找香料,同时又希望避免高额的通行费用,只好绕远去探索新的航路,这也推动了航海技术的持续进步。】
    【而反观大明呢?香料等商品对大明来说近在咫尺,无需远行。】
    【而且大明的茶叶、瓷器、丝绸等商品在西方市场上极为抢手,大明只需坐等商人上门交易即可。】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同于大明的航海禁令,欧洲的航海家如达迦马、麦哲伦、哥伦布等,都是在各自国王的全力支持下开始远航的。】
    【而且这些航海家只要探索到了新大陆,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财富,还可能得到总督等高位,加官进爵。】
    【这种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得欧洲航海家们纷纷加入了这场航海热潮,涌向了他们的财富之海。】
    【他们当时不会知道,他们的贪婪将对世界的走向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甚至延续至今。】
    【哥伦布之后,西方出现了无数个哥伦布,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
    洪武年间。
    朱元璋有一瞬间的恍惚。
    “原来还是和咱的航海禁令有关系。”
    大明建立伊始,内部仍有前元的残余势力未彻底肃清,外部则有方国珍和张士诚的旧部逃至海外,他为了大明的稳定才实行了航海禁令。
    当然,他也知道东南沿海地区并不适合耕种,禁海令的颁布对他们的生活无疑会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毕竟大明的长治久安,才是重中之重。
    在观看了诸多关于外部世界的视频后,他也逐渐意识到,海外并非一片荒芜,而是充满了未知与可能。
    华夏不能再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应该积极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与互鉴。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感到一丝庆幸。
    “还好咱已经放开禁海令,让大明商人出海,广寻玉米、土豆、红薯。若是能寻到,朕定有重赏!”
    “咱再加一条,凡是寻回其他对大明有益的作物、技术或物品者,也重重有赏!”
    “噢,对了,若是商人带回来其余国家的情报,尤其是西方国家,视情报重要程度,再行嘉奖。”
    大明确实不屑于掠夺其余小国,但掌握情报却至关重要。
    那些西方国家,若是大明有余力,再去灭掉。
    他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
    “如此安排,后人就不会怪咱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