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7.第167章 让你老祖宗出兵!  大明超时空公司,总裁朱元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7.第167章 让你老祖宗出兵!第(1/2)页
“萧先生,请上座。”
    一脸欣喜的宋孝宗赵昚急忙追问,“不知萧先生认为该如何扭转北伐战败的局面?”
    “简单,我让你老祖宗给你送点兵,直接反打就行。”萧然立刻给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赵昚愣住,“还能这样?!”
    “当然。”萧然道。
    赵昚心中大喜,这要是老祖宗亲自前来,北伐必然能够成功。
    “不知老祖宗何时能来?”
    “等我联系一下。”萧然拿出灵石找赵匡胤,消息发出去如同石沉大海。
    半天没有回应,萧然有些疑惑,“他可能有事在忙,我去看看,你先拖延两天。”
    “等等,萧先生,我有一事想要询问。”闻言,赵昚连忙出声,他神色凝重。
    “此次北伐将领都是我精挑细选,为何还会失败?”
    赵昚在宫中收到的消息稍稍落后,而且都是将领上奏,许多细节未必知道。
    萧然沉声道:“这场战役失败,很大原因是因为邵宏渊。”
    “烦请萧先生细说。”脸色微变,赵昚想要知道详细过程。
    “张浚派李显忠和邵宏渊两路出发,你应当知道,李显忠率宋军奋勇杀敌,大败灵壁金军。而邵宏渊率军攻打虹县,却久围不下。李显忠劝降成功,但邵宏渊心怀不满。随后,二军会合,收复宿州,中原震动。邵宏渊打算开仓犒赏将士,李显忠不同意,只以钱财奖励士兵,并移军出城。两人的矛盾加剧。”
    “后金军反攻,李显忠打退金兵的第一次进攻。金人又增兵,李显忠让邵宏渊出兵两路夹击金军,邵宏渊却故意按兵不动。李显忠孤军奋战,此战宿州城收而复失。”
    “张浚的折子里怎么写的?”萧然觉得奇怪,打了败仗,张浚应该说出原因。
    赵昚道:“张浚上奏,北伐失败,金军大举进攻,李显忠献印待罪。”
    回想了一番,萧然记起历史上朝廷也是后来才知道真相。
    朝廷知晓符离之战原委,重新给他升官。
    乾道元年,李显忠回到会稽复官,获赐银三万两、绢三万匹、绵一万两。又被召入朝中,授为将军,赵昚见到李显忠时,惊奇于他高大雄健的样貌,特命人为其绘像。
    淳熙四年,李显忠又被召入临安,入宫觐见时,赵昚再次进行了赏赐,同年七月,李显忠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邵宏渊因一己私欲,坑害将士,罪不可恕!朕定要判他个凌迟!”
    赵昚忿怒不已,他筹备那么多年的北伐,就这么失败,恨不得现在就将邵宏渊抓来弄死。
    殿外忽然走进一宫人,“陛下,汤大人已经到殿外,可要召见?”
    宋孝宗时期的姓汤的大臣,可就只有主和派的汤思退。
    萧然看向赵昚,“你想要议和?”
    有几分尴尬的赵昚解释道:“萧先生没出现之前,我确实有所想法,可如今我只想收复失地。”
    “我这就让他回去。”
    萧然拦住,“让他进来吧,正好也听听他想要怎么说。”
    现在赵匡胤迟迟没有回信,也不缺这点时间。
    转眼间,汤思退大步进殿,率先看到的就是萧然,怪异的衣服从未见过。
    他很快收回视线,躬身道:“陛下,召臣进宫,可是前线传来消息。”
    萧然脑海里浮现出关于汤思退的记载。
    少年读书,28岁中进士,任县令。后应殿试,任秘书省正字。
    汤思退为人圆滑,善于察言观色,依附丞相秦桧青云直上。却在秦桧重病,选择和秦侩撇清关系,让宋高宗认为他非秦桧朋党,仍宠信于他。
    当时,议和、主战两派斗争尖锐,南宋百姓对秦桧陷害岳飞,卖国求荣的行径非常怨怒。秦桧一死,举国百姓高兴不已,推崇汤思退为丞相,都希望新丞相能革新政治,振兴大宋,能北伐收复失地。然而谁也没想到,汤思退成为丞相后,保守求稳,不思进取,始终坚定国力衰弱,不宜战争,以保境息民为理由,推行议和妥协政策。
    他也因此成了主和派的重要人物。
    绍兴二十六年,汤思退为了排挤右丞相,打压主战派的将领张浚,宋高宗下旨将张浚革除,至此朝堂上被主和派霸占主权。
    直到绍兴三十年,金兵三十余万大举南侵,汤思退遭到弹劾,被罢去相位。
    很快又到了隆兴元年,赵昚用主战派张浚出兵北伐抗金,可惜北伐失败,汤思退再次成为丞相。
    想了半天,找到个好借口的赵昚清清嗓子开口,“前线暂时失利,朕已有了应对之策,召你前来,是想要问问你是否愿意上前线?”
    话音落下,汤思退震惊,皇帝怎么还让他个主和派的大臣上前线。
    他稳住心神,郑重的道:“陛下,臣以为,前线应当就此放弃征战。”
    “金朝掌控北方多年,而高宗在位时,金军还曾南下,如今更是北伐失败,若是金军再次强攻大宋恐怕经历不起太久的战火。”
    “恳请陛下召前线将领回京,并且向金军送去议和书!”
    萧然嗤笑,目光盯着汤思退,“你知道议和书送过去后是什么结局吗?”
    “金军多年不曾南下,对我大宋自然是有些忌惮,更何况金人如何能够征服汉人。送去议和书,不过是为大宋争取多年时间休养生息。”言之凿凿的汤思退神色凛然,仿佛自己所说的提议全是为了天下。
    赵昚道:“难道萧先生知道议和后的事?”
    萧然点头,不紧不慢的说:“北伐失败后,你选择议和,重新任命汤思退为丞相,主和派就此复兴,金军在这时候放出风声,只要你同意各种条件,他们就不会继续进攻南下。”
    “主战派和主和派争论,你最终选择主和派。主和派认为是张浚北伐惹怒了金军,你也因此写下罪己诏,对张浚进行贬官。随后,派出使臣前往签订议和书。”
    一旁的汤思退忍不住说话,“议和书签订,金军必然没有继续南下。”
    “短期内确实没有南下,但议和书的内容改变了金国和南宋的关系。”
    “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上贡的东西减少,却割地赔款,如此换来了四十年的和平。”
    议和条件可以说无比屈辱,宋人从此比金人低人一等。
    萧然话音一转,又继续说:“而在议和之前,张浚再次罢官,死在贬谪途中。丞相汤思退为急于促成停战和好,密令王之望、龙大渊拆除军备。还派魏杞前去金廷议和,将反对撤兵割地的官员全部逮捕下狱。”
    “结果十月,金国再度发兵南侵,宋军毫无准备,节节退败,楚、濠、滁等州相继陷落。汤思退被罢官,太学生七十二人联名上书,以奸邪误国罪名,意图请求皇帝斩杀主和派数人。隆兴二年十一月,汤思退闻此消息忧悸而死。”
    “隆兴和议则是在金军的胁迫下,十二月份签订。”
    此刻,赵昚心中怒火压抑不住,抓起茶杯就砸在汤思退身上,“蠢货!你竟误国至此!”


167.第167章 让你老祖宗出兵!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