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当博导吗第(1/2)页
脑海中近来不时浮现一个问号:我连博士都不是,能当博导吗?
说起博士,我每每想起两位:胡适博士、方鸿渐博士。众所周知,前者实有其人,有可能是民国最出名的博士,连废帝溥仪都知道。某日胡博士得其电话:“你是胡博士吗?”胡博士当即屁颠屁颠跑去谒见。至于后者方博士,乃钱锺书《围城》中的虚拟博士,亦是吾国最早的冒牌博士。此君虽是冒牌,但比他的校长和身边的教授同事正派许多。他的清高、单纯和风流倜傥,一看就有别于那班俗物。若冒牌博士皆如方某,愚以为冒又何妨。
至于共和国时期的名博士,我一时还想不起谁。究其原因,一是博士培养是近三十年的事,在那之前甚至把胡博士批得体无完肤;二是博士总量增长太快,快得很快超越美国成了世界第一博士生产大国,没给早期博士留出声名鹊起的充裕时间。不容否认,起始博士相当金贵。尤其海外归来的洋博士,哪里都倒鞋以迎。或许之以高官,或许之以重金,或许之以豪宅,除了美女什么都敢许。可惜好景不长,无分海归本土,无分男女性别,博士们若干年前就有不少在像样些的高校吃闭门羹了。无他,数量太多,多了就不金贵,多了就难免鱼龙混杂,此乃常理。高屋建瓴语惊四座的博士固然不在少数,而读其文闻其声观其行怎么都上不来敬意的博士也绝非个别。有的甚至情怀或精神境界都远远没有脱俗,简直是钱理群先生所抨击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标本——无比精致无比精彩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以致令人心生疑惑:这也算读了一回博士?导师怎么培养的?
是的,导师,博士生指导教师、博导。博士多了,意味博导多了。博士鱼龙混杂,意味博导泥沙俱下。以前的博导,或学贯中西凌虚高蹈,或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或童颜鹤发仙风道骨,不仅学问光耀星空,而且富有人格魅力。今日则一言难尽。尽管如此,教授们还是争当博导,仿佛博导成了比教授高一级的职称。学院、学校也还是争博士授予权,上博士点,仿佛上不了博士点
我能当博导吗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