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第(2/2)页
“经国”是治理国家。意思是文章是治理国家一种事业,是人生不朽的大事。人的生命到一定的时候就会终结。荣誉和享受也会随一定时间结束,比不上文章的生命力无穷无尽。因此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不依靠达官贵人的势力,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文章来表现出来,把名声传诵后世。接下来曹丕举了两个古人的例子,一个是西伯姬昌,推演《周易》;一个是周公旦执政时而制《礼》。
西伯候即周文王,姓姬名昌,商纣时为西伯候,后被纣王囚于狱里。被拘禁期间,他不因身处逆境而痛苦。相反创作《周易》亦称《易经》是推测自然变化的书。他认为是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万物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的朴素辩证法观念。《礼》乃是周公创作的,亦姬姓,周成王的叔父因其年幼,他为成王摄政。击败了武庚和东方夷族的反抗是周公旦制“礼”作乐、建立了典章制度,他的论述见《尚书》多篇之中。难怪一些作家看轻一尺长的玉壁,指现在的金钱,而重视一寸长的光阴。今天的人许多不愿努力,因贫贱饥寒而担心,富贵的又沉湎于快乐、贪腐,都只为眼前的事务而操劳,忘记了千载不朽的事业。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生命随在其后死亡,转眼便与万物一起消失。而只有真正的志士,才会留下独特不朽的论著,成为一家言。此乃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曰:“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