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第(2/2)页
是罗嗦个没完。
曹丕在这里说:“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意思是人们都喜欢表现自己,而文章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很少有人都能写好。因此,不能用各以所长,去轻视别人的短处。最后他用了句里语结束这篇论文。既形象又俏皮。“里”指古时居民聚居之地,一般规定是5户为里。《汉书》中说:“在野曰庐、在邑曰里”,也有50户、100户等说。现代称城市为里弄,村为乡里。里语即是家乡的俗话,“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是说家里有一把破扫帚,自己总是当作价值千金的东西。意思是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而只是抱着自己的短处不放。
这种“文人相轻”的现象,很具有现实意义,甚至阻碍文学的发展。如同行是冤家,在艺术领域里,仍很普遍。文艺被大众关注应是好事,而不应该仅局限于少数人甚至怕引起辩论而封杀之。至于文学创作中那种小圈子更是比比皆是,如报刊中的文学评论似乎只有那么几个少数人是“评论家”,他们的文章畅通无阻,几乎占据了文艺报刊的全部版面。至于那种关系稿,相互利用;人情稿,面子难讳;名人稿、官员稿,只要是所谓名流人物、官大有权,文章就会畅通无阻,本来寡文薄墨之人,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了名流大家,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的一大悲哀。(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