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人生如寄,岁月如驰良马载驱,聊以忘忧第(2/2)页
后,吕代肃为大都督)立坞,曹军步骑难以进入,双方坚持月余,最后曹操终于撤军。在这前一年曹丕被封为五官中郎将,但却未被立为世子,立嗣之事未决,故曹丕对这次出征持冷漠的态度,以游子之心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此诗与他前一年,写作的《感离赋》,内心的惆怅是一样的。曹丕说:“建安16年,父王率军西征,余居守邺城,老母兄弟皆随从,心中不胜思慕。”“不胜思慕”含有极其不可言状的苦衷。曹丕所表现的寂寞暗淡的心态和《善哉行》诗中的心态完全不一致。说明他对立嗣之事表现了不满。魏文帝集诠释中说:连曹植都有察觉,而安慰他“愿我君之自爱,为皇朝而宝己”。其实丕、植兄弟立嗣之争,双方内心都是很复杂的。那次出征曹植写的《离思赋》说曹丕留守魏都邺城,曹植抱病随大军西行。从征前,曹植并未显得高兴,而相反为即将离开邺城而伤感。原文是:“植时从焉,意有忆恋”,“愿我君之自爱,为皇朝而宝己。”不是指曹丕,“我君”似当指曹操,“为皇朝”句,意应是为汉朝建功而珍爱自己。
笔者认为宰相府中,人们各自的利益不同,从人们的内心世界也表现了不同。曹操那次出征,除丕、植二人的表现外,曹丕夫人甄氏曾作诗《塘上行》一首,据说是写给曹植的,否则曹植的《离思赋》中为什么会有“意有忆恋”之句,事实究竟如何?待我写到曹植时再做分解。(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