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回钓竿何珊珊鱼尾何蓰蓰  建安风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回钓竿何珊珊鱼尾何蓰蓰第(2/2)页
鸟,临水愧游鱼。”用“高鸟”、“游鱼”比作自己而不如,这是以鱼儿比喻宦途失意的章句。晋崔豹的《古今注》曰:“钓竿者,伯常子避仇河滨,为渔者,其妻思之而作也。”上世纪50年代,今人余冠英认为《钓竿》诗,“在歌谣里,钓鱼常常用做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汉乐府相和歌辞有:“竹竿何珊珊,鱼尾何蓰蓰。”之句,都是有关男女的诗。清代朱嘉征则看法相反,他在《乐府序》中说:“何以得鱼?须芳其饵。若一心,人意气自合,何须芳饵为?”曹丕诗中说:“行路之好者,芳饵欲何为?”的反问,也说明芳饵诱惑所隐藏的危险性。
    这和汉乐府古辞语:“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这与曹丕诗意,世人不要为利所引诱,谨防如鱼之贪食吞饵而丧生。警示世人要行为小心,免遭祸患的用意相似。以此分析,此诗或作于曹丕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之后,即建安0年左右,时因他的世子地位尚未明,有警戒别人和自警的用意。(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