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回灵芝生玉池朱草被洛滨第(2/2)页
记载:舜在下层民间,是个鳏夫。他的父亲是个盲人,且愚钝。母亲虚伪,弟弟倨傲,舜却能与他们和谐共处。忠厚孝顺父母,治理家事,而使他们不至奸邪。尧帝听说后,将女儿下嫁给他。舜主持多种事物都整齐有序。他居官0年后即帝位,又过50年在南巡中去世。
第二个故事:“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为了给年老的父母以快乐,他穿上衣服,做出许多孩子的动作,让双亲高兴。一旦有过便让“慈母”用苔杖打自己。但他觉得小时候,母亲打在身上感到很痛,而现在打在身上感觉不到痛,说明母亲垂垂老矣,因而落下泪来……
第三个故事:“丁兰少失母”,用木刻母像,加以供奉。“暴子见陵悔”,暴徒企图侮辱她,遭到丁兰的反抗,并被她“亡形”,杀死了暴徒。官府得知此事,欲治罪于丁兰,却见丁兰的木母像,眼里流出泪来,以为这是丁兰孝心感动了神灵,遂即免其罪过,以“全其名”声。
第四个故事:“董永”民间故事中的著名孝子。“父老”父亲欠人家债务,他受雇为人做苦工,以换取“甘肥”好吃的东西,奉养双亲。他的行动使“天灵”受到感动,“神女”为织布帮助他还债。此说即为文学故事传说中的,董永无力葬父,卖身为奴,感动了织女,两人结为夫妻,织女十天内即完成了织绢百匹,使董永得以偿债卖身。其故事后来成为戏剧舞台上的一道亮景。
第三段中的“皇考”,指作者之父曹操,第三、四两句的意思为:哀叹已故的父亲,生养我时已很晚,偏又过早地离我而去。在此,作者曹植可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父亲过早辞世,他无法向父行孝心;二是疑惧父亲去世,使自己失去保护伞,无法抵制其兄文帝的欺压迫害,事实证明曹植的疑虑是有道理的,因而念及老人十分悲哀,“洒泪”热泪洒满胸前的衣袍。
第四段尾声,“乱曰”指末章。作者文章又回到“灵芝”的题意上,歌颂“圣皇”文帝曹丕“德教”治绩的称美,政治教化的卓有成效,“户有曾闵子”,指家家都有孝行著称的“曾、闵”二人皆为孔子的弟子。无论是孩子,还是“黄发”老人,都享尽天赐的寿命。最后情不自禁的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慈母”指其生身母六皇太后,同样万岁安宁。
此诗颂文章的德教,写古人之孝行,抒自己之孝思,却让读者能联想到很多!(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