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怀文抱质彬彬君子的徐干第(2/2)页
在哲学上他还提出“人心莫不有道理”的观点。但这种“理道”他认为不是先天的,而是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达到启悟。这种心有道理之说,实开宋儒朱熹等人“理具于心”的先河。
朱熹是南宋的哲学家。在哲学上他集理学之大成,发展了理气关系的学说。他认为理和气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但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是有气,但理是本。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他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熹“理具于心”的理念,与“人心莫不有道理”的观点,何其相似乃耳。(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