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五章 神秘的日记本  背后有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神秘的日记本第(2/2)页
楚,在小盒子里的玉器才是这间宝库的精华,里面的每一件东西,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当我带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打开那一个个制作精美的盒子的时候,我不由得被里面的东西震撼了。
    在每一个小盒子中,除了装有一件精美的玉器之外,还有一张小纸条,简略地说明了玉器的名称和来源。“邯郸,赵惠文王墓,玉带扣。”“长沙,汉长沙王墓,四足方尊。”“洛阳,唐马彦将军幕,镂雕九龙盘。”一件又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宝贝一一展现在我面前。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陈飞的财产远远超过我原先的估计,岂止是几个亿能够衡量得了的。
    当我把手伸向一个扁形的盒子的时候,感觉入手很轻。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这是一个空盒子。因为根据盒子的大小来判断,里面如果装的是一件玉器的话,重量应该不低于五百克。可是这个盒子却仅有两百多克,仅相当于同体积的盒子的重量。
    然而,当我打开盒盖的时候,我的呼吸几乎要停止了。因为我看到里面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在小册子的封面上写着四个毛笔字《德林手札》。
    找到了,我终于找到了陈飞的爷爷陈德林的盗墓笔记。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这本《德林手札》捧了出来。这是一本大约百十来页的小册子,纸张已经泛黄,边缘的地方破损严重。
    我粗略看了一下,这个小册子并不是什么盗墓笔记,而是陈德林的随笔。
    在小册子的第一页上面写道:“民国某年某月某日,晴。日寇南下甚速,城外已闻枪炮之声,正午,敌机突至,老宅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思之再三,决定即日赴南京避难。仓促之间,祖上遗宝不能携带,埋于地窖之中。原祖先保佑,宝物切不可落入倭寇之手。”
    我又翻开另外一页,只见时间已经和第一页相隔了几个月之久:“贼寇屠城百日,京都已成人间地狱,余藏匿于安全区中得脱,每日看贼寇奸淫掳掠,常义愤填膺,欲举刀相向,然思及先父重托,祖上宝物仍未寻获,只得强自忍耐。”
    再往后看,陈德林记述的大多数是在战乱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感言。从记录上可以看出来,当年陈德林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为了逃避战争,几乎转变了大半个中国,一直到一九四八年才辗转回到B市,在老宅的基础上建起了今天这栋小楼。陈德林的记录时断时续,有的时候几个月写一篇,有的时候几年才写一篇。
    在陈德林的记录中,曾经不止一次提到过他的父亲陈敬斋让他寻找一件宝物,可是他找遍了大江南北也没能找到。陈德林甚至还在记录中表示,如果能够找回那件宝物,他宁愿用自己收藏的数千件玉器去交换。我猜测,这件宝物很可能就是被马赛赛偷走的灵魂挂件。
    陈德林于一九五二年结婚,次年喜得贵子,又过了三年,第二个儿子也将生了。在一九八三年的一篇日记中,陈德林记录道:“长子建国不孝,贪杯,嗜赌,常窃家中宝物变卖,余震怒,赶出家门。”这个长子建国,应该是陈鹏的父亲。由此可以推断,陈飞是陈德林的二儿子生的,并非长子长孙。
    我一直拿着小册子看,引起了窦鲲的注意,他走过来说道:“找到《还魂宝卷》了?”
    “不是,是陈飞的爷爷写的几篇日记。我想,也许能够从中找出一些关于灵魂挂件的线索来。”
    我举起《德林手札》在窦鲲面前晃了晃,然后收回来准备将继续看。凑巧的很,我这一晃,竟然从这本小册之中晃出了一张纸片来。
    窦鲲的右手闪电一般伸出,一把抓住了那张纸片,低头一开,立刻惊呼道:“失魂引!”
    那是一张比小册子使用的纸张略微薄一点,但是韧性却更好一些的纸张,虽经数十年岁月苍苍,却依然没有破损的迹象。在这张纸片上,画着一个椭圆形的镯子。我一眼就认出了这只镯子,它就是此刻正戴在我手上的灵魂挂件,也就是窦鲲口中所说的失魂引。
    在图画下面有一行漂亮的毛笔隶书:灵魂挂件,祖上重宝,凡陈家后代,务必倾尽一切力量寻找,即便散尽家财亦在所不惜,宝物一旦寻回,立即送往直隶省涿州境内陵山脚下守陵村窦家直系后人保管,以告慰祖先在天之灵。
    落款是——陈净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