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四章 府州折家  苟出一个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府州折家第(1/2)页
提出重铸钱币之人名叫宋淮书,听这名字就像是江淮人,李晔忽然前些时日在长安街头见到的书生,也说是从江淮而来。
    明算虽然人少,只有区区十一人。
    但以如今的乱世,还能修习算术的,绝对是真爱。
    十一份试卷李晔亲自审阅,十一个人全部满分,看来自己有些小看这时代数学水平。
    依稀记得《九章算术》好像是汉代就出现了,勾股定理,正负数、分数、方程全都有。
    还有南北朝时期的大牛祖冲之,能根据星象,修订历法,最牛的就是他的圆周率,好像到了十六世纪,才被阿拉伯人超越。
    可惜古代文人都热衷于科举做官,很少有人能静心研究学术,否则一个勾股定理延伸开,就是整个古代数学的巅峰。
    李晔一向认为数学就是所有科学起点。
    这次恩科的结果,一共录取了四十二人,明算十一人全部录取。
    只隔了一天,就张榜公布结果,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痛哭流涕,有人欢声笑语,还有人大骂主考官徇私舞弊,不过在一身煞气的禁卫军面前,终究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其实前来应试的大部分文章写得不错,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李晔现在要的不是这个,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哪怕只是一个修建公共厕所的建议,李晔也录用了。
    策论三十一人中,除了崔源照,还有十三人是长安城中的世家子弟。
    这也正常,如今的世道,有能力,又能安心读书毕竟是少数。
    能有十七个寒门子弟投奔唐廷就算不错了。
    李晔也算知人善用,让崔源照跟着赵崇凝去编户齐民,宋淮书跟着韩全晦去搞钱,其他的人则全部下放到辅军锻炼,从思想到身体进行改造。
    明算十一人则全部进入武营,充当算术教习,李晔对他们非常优待,每月七斗粮,包吃包住,而且每天只需讲课两个时辰,其他时间自便。
    本来李晔还准备弄出一套小学数学教程出来,不过有《九章算术》珠玉在前,李晔也就不好意思献丑了。
    接下来三天就是武举。
    不过让李晔失望了,比科举人还少,两百不到。
    武人崛起的年代,知名猛将基本都名花有主了,但凡有些武艺和胆气的,基本都投军了,毕竟唐廷不是唯一选择,更不是最好选择。
    就是关中子弟也在历次扩军中投入唐军。
    这两百多人,大部分都是河中、山南西道的流民。
    骑射、步射、马枪、负重、摔跤等等。
    李晔是外行,看不出门道,由高行周主考。
    一些考生的年纪比高行周大了不少,武人的脾气较大,居然有人要找高行周单挑。
    李晔顿时来了兴趣,高行周自幼习武,虽然不是超一流猛将,但在关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
    单挑之人年纪比高行周稍大一两岁,高高大大,面色黑中带红,看起来不太像中土人,也是使用一杆大枪,与高行周交手,你来我往,居然打的有声有色。
    李晔越看越是惊喜,高行周目前差不多就是唐军中个人武力


第一百七十四章 府州折家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