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四十一章 黄金的呼唤(1)  我在现代留过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四十一章 黄金的呼唤(1)第(1/2)页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两百四十一章黄金的呼唤向太后的生辰过后没两天,赵煦就多了一个弟弟。
    是的,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在驾崩半年后,又多了一个皇子。
    当这个弟弟被人抱着,送到赵煦面前时。
    赵煦看着在襁褓里,皱巴巴的小家伙,就笑了起来:“皇弟真可爱……”
    然后就掉下了眼泪:“父皇若在,不知该有多高兴……”
    左右都低下头去。
    赵煦则已经再次笑起来,下令:“命太医局遣太医,日夜不休,顾看皇弟……”
    “是……”冯景领命。
    于是,赵煦就命人将刚刚出生的十四弟,小心的送回其生母林氏处照看。
    而他这个哥哥的爱,也就到此为止了。
    以后再见,就是赐名、授官的时候了。
    赵煦回到福宁殿,继续开始他的看书之旅。
    《礼记》难不住他,但李觏的文章,却得用心思。
    人设这个东西,是需要维护的。
    而且不能崩塌,崩塌了就会被人看出虚实。
    而帝王大忌,就是被人知道自己的虚实。
    所以,赵煦最近一直用心功课,只在闲暇之时,不时召见派去沈括身边的内臣,询问专一制造军器局内的进展。
    而那些内臣中,一个叫童贯的家伙,因此进入赵煦视野。
    赵煦召见了两次,听了童贯的报告后,就知道这个内臣贯会察言观色,而且心思细致,真不愧是后来的童太尉。
    于是,就将他提拔成了权提举火器司使,让他协助沈括,主持火器司的试备诸事。
    对有能力的人,赵煦从不在乎他们的私德。
    时间,就这样飞速而逝,八月转瞬而过,九月眨眼就到了。
    赵煦按班就部的,扮演着他的角色。
    而朝堂上的群臣,则已经在开始给英文烈武圣孝皇帝的葬礼,做最后的安排了。
    九月壬辰,西京左藏库使、高州刺史窦仕宣,内侍押班赵世长为大升轝编栏仪仗,入内副都知石得一为都大巡检,秀州刺史向宗良、左藏库副使石璘为大升轝巡检。
    九月癸巳,正式颁布大行皇帝庙号谥号于天下军州。
    礼部言;大行皇帝虞主回京,至琼林苑权奉安,依故事乞皇太后行奉迎之礼。
    恭依之。
    九月甲午,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荣州观察使苗授为山陵都护,步军都虞候、雄州团练使、新知延州兼鄜延路经略使刘昌祚为灵驾一行总管。
    这些人事任命下达后,加上英文烈武圣孝皇帝驾崩之初,就已经任命的山陵使蔡确、礼仪使韩忠彦、仪仗使王存、卤薄使许将、桥道顿递使蔡京。
    所有治丧、驾送大臣全部就位。
    于是,两宫下诏:本月已亥,群臣集于福宁殿,听孝子嗣皇帝煦恭宣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哀册。
    礼部和翰林学士院,联合撰写的哀册,随之呈递到了赵煦手中。
    ……
    赵煦看着御案上的哀册。
    其以阶玉制成,每册条以六十,一共五十条书其文字。
    玉册使金镀银,含棱遍地合罗花,用盘龙装;以红锦托里,穿联册用的是银绦,另以两头银丝结花二朵在玉册两头,衬册用条锦垫。
    赵煦伸手抚摸片刻,然后闭上眼睛问着身边的石得一:“有司选定了灵驾发引之日了吗?”
    石得一恭身拜道:“奏知大家:已定吉日:十月丁卯日,灵驾自景灵宫发引……”
    “诸妃嫔、大臣共送永裕陵……”
    “山陵如何了?”赵煦问道。
    “右相亲督,据说甚为壮观,风水秀丽……”石得一答道。
    赵煦点点头,吁出一口气。
    他知道的,属于他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他的父皇,在下葬之后,虞主回京,就彻底成为了神灵、先帝。
    再过两个月,连元丰的年号也会被改成已经选好的元祐。
    ……
    宋用臣策马,在数十骑随从的簇拥下,衣衫不整的从山林中出来。
    虽然狼狈不已,虽然疲惫不堪,但他的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按照旨意所说,他已经在这莱州、登州的山川之中,勘察了一遍。
    果然如大家所说的那样,莱州、登州的金矿,不止玲珑山一地。
    而是广泛存在于莱州、登州的山川、河流、溪谷之内。
    不止如此,他还在过去一个月的勘探中,发现了石炭、铁矿、铅矿等富矿资源。
    而这些矿脉,好多都是在大家点名的方向甚至直接就是在大家点名的地方找到的。
    宋用臣只是想着过去十几天的勘探经历,整个人依旧处于恍惚之中。
    大家安坐于深宫之中,竟能知登、莱的矿脉所在!
    难道……
    大家晚上做梦的时候,有神明指点?
    在宋用臣的理解之中,只能有这么一个解释了。
    神人天授,所以才能有这天授之才智、见识。
    才有可能知晓,这登州、莱州之间的矿脉所在。
    宋用臣知道,他必须将这些事情烂在心中,除非大家让他说。
    ……
    元丰八年九月丙申。
    赵煦从经筵下来,冯景就已经将一封腊封的密报,送到了他手中。
    赵煦拿到手里一看就知道是宋用臣的手笔了。
    他将信拆开,便露出了笑容。
    “善!”他赞了一句:“总算是找到了饵料!”
    登州、莱州,有宋以来就是人尽皆知的黄金之地。
    真庙景德年间,大将潘美就主持开发了莱州的玲珑山金矿,此金矿迄今依然是大宋主要的官营金矿矿坑。
    仁庙景佑年间‘登、莱金矿大发,四方游民十余万,废农桑而掘地采之,二十余两为块者,取之不尽,县官榷买,岁得数千两’——这波淘金热,开采的黄金至少十余万两,但落到朝廷手里的,就只有两万两,其他的,都流入了民间。
    所以,在大宋,登州、莱州有黄金是人尽皆知的。
    但,为何没有人去开采呢?
    因为,真庙景德年间发现的玲珑山金矿,随着历代的开采,已经渐渐枯竭。
    如今每年只能出黄金数百两了。
    而仁庙景佑年间,发现的那个超级天然黄金富矿,则被圣旨下令封锁,禁止开采!
    为什么?
    因为仁庙觉得,这座金矿,应该作为京东路的储备。
    只有发生天灾的时候,才允许百姓进去开采。
    这叫以矿赈灾!
    效果确实很好——因为能去淘金的肯定是青壮,能率人淘金的肯定是乡中有威望和号召力的‘有活力人士’。
    这些人扎进了金矿,陈胜吴广也就消弭于无形。
    大灾一过,就算是真的陈胜吴广,也只能乖乖当赵宋的顺民。
    正是因此,莱州那座富金矿,才能保存至今。
    赵煦当然不能破坏这个祖制。
    好在,登莱的金矿不止一座!
    而且,到现在为止,最大的那个金矿,还静静地躺在莱州的掖县的群山之中,无人知晓。
    赵煦派宋用臣去,就是为了找到它。
    除了金矿,当地的铁矿和铅矿也是重要资源。
    这一次,全部找到了!
    如今的金价,大抵和银价是一比十或者十二的样子。
    若是大规模开采,哪怕是现在的技术,最初几年,也是至少一万两以上的黄金收入。
    价值数十万贯!
    但赵煦不想让官府主导而是想让民间去开采。
    可他也不好明发诏书的方式通知天下人。
    所以……
    赵煦将手中的信收起来,对冯景吩咐:“将石得一叫来……我有事吩咐!”
    ……
    元丰八年九月丁酉。
    一个平平无奇的早上,王大枪和往常一样,踉踉跄跄的走出了武学旁的小巷,扶着墙壁,揉了揉不堪重负的老腰,嘴里骂骂咧咧:“半掩门里的娘们,果然招惹不起!”
    “不仅仅要钱,还要俺的命,俺以后还是少来吧……”
    他摸了摸已经没有几个铜钱的钱袋。
    就算想来,也来不起了。
    半掩门里的娘们,虽然比瓦子勾栏里的便宜大半。
    但和其快活一晚,也要三五百文!
    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属于高消费了。
    王大枪将自己兜里的铜钱,都掏出来数了数。
    就剩下几十文了,得找个活计才行。
    他想了想,就看向汴河方向。
    去汴河的堆垛场里抗包,是他这样的小人物在汴京城生存下去的根本。
    一天工钱一百文到一百五十文,但东家不管吃住,还得交一笔钱给介绍、担保的


第两百四十一章 黄金的呼唤(1)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