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六章 朕祈雨成功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六章 朕祈雨成功了!第(1/2)页
元祐元年二月乙巳(初十)。
    赵煦一早就起来,穿上了向太后亲手给他织的绛纱袍,在女官们的服侍下,戴上了特制的冠冕。
    一整套服章传下来,足足用了一刻多钟。
    等穿戴整齐,赵煦连胳膊都有些举酸了。
    赵煦将腰间的配绶捧在手上,然后试探着走了两步。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在旁边看着,眼中都是带着满意。
    “平素还不觉得,官家穿上冠冕才知,乃是真天子!”太皇太后赞道。
    向太后也满意的点头。
    确实!
    赵煦的相貌和仪态,应该是历代赵官家之最了。
    这个时候,殿外传来了粱惟简的声音:“两位娘娘、大家……礼部遣人来报,天子卤薄已具,请大家移步殿前登车!”
    太皇太后点点头,就对向太后道:“太后,该让官家出门了,可不能误了吉时!”
    “娘娘所言甚是!”向太后说道。
    两宫于是一起,将赵煦送出福宁殿,然后看着他登上那辆祖传的玉辂。
    随着净鞭撕裂空气,内臣、女官,都伏地恭送。
    然后,天子卤薄,便在禁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从福宁殿出发,沿着御道,向着宣德门驶去。
    ……
    端坐在几百岁的玉辂车上,看着玉辂缓缓的驶出宣德门宽大的宫门。
    宰执们,出现在宫门两侧,带着都堂上下和六部官员,集体匍匐在地恭送天子出幸祈雨。
    宣德门外的御街,已经提前净过街了。
    御前洒水班的班直们,走在最前面。
    他们提着水桶,一边走一边洒水,充当着洒水车一样的工作,以防止尘土溅起。
    玉辂缓缓的从御街驶过,赵煦看见,御街两侧都已经放下了无数杈子。
    这是一种从战场上的拒马,改进而来的一种木制设施,一般是用于天子出行时,作为御街上的防护。
    这是因为,出宣德门至州桥前的这一段御街,阔约两百步——太宽了!
    以至于这一段的御街,与其说是街道,不如说是一个大型广场。
    每年正旦、中秋、元宵等节庆,皇帝登临宣德楼,与民同庆时,聚集于此的汴京百姓,可能达到数万甚至十万之众!
    而在平素,两侧的御廊与御沟之间的空地,则会成为整个汴京城无数的市场之一。
    早上有人卖各色吃食,中午这些地方也有大量流动摊贩,售卖各种熟食,更有很多在京的士人,会来这里兜售书画、珍玩。
    自然的,皇帝出行时,就要进行一些人为的措施,来防止有人惊扰御驾。
    玉辂缓缓向前,在御龙直的簇拥和保护下,驶过这一段千步长的大型广场。
    然后便到了州桥前。
    汴京城的市井气息,随之扑面而来。
    赵煦坐在玉辂中,看向两侧街道。
    无数灯笼,挂满了州桥两侧的店铺。数不清的店铺招牌,立在店门口。
    州桥另一端,无数的店铺,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映入眼帘。
    卤薄穿过州桥,进入东向御街。
    汴京城最繁华的街市,旋即映入眼帘。
    这里也是清明上河图中,最主要的画景。
    沿街一排排,皆是邸店。
    潘楼街上,十三家楼的巍峨身影,也在远方若隐若现。
    更远方,还能看到大相国寺的巍峨殿宇影子。
    这座皇家寺庙,本是战国魏国信陵君的旧宅,最初改为寺庙是在北齐时代,唐睿宗时代再次建寺,御赐相国寺。
    从此,兴盛至今,并成为历代的皇家寺庙。
    几乎是卡着时间,赵煦的卤薄,在午时的钟响之前,抵达了大相国寺。
    礼部尚书韩忠彦,率着开封府大僧正、传法院官吏,以及大相国寺的僧人们集体出迎。
    “礼部尚书臣忠彦,恭迎御驾!”
    赵煦在冯景的搀扶下,从玉辂中走下来。
    “卿等免礼……”赵煦看向韩忠彦,还有韩忠彦身后跟着的那一大群大和尚。
    一個个满面红光,身宽体胖。
    赵煦很清楚的,在他上上辈子就知道了。
    汴京城,最不守戒律,最浪荡的就是这大相国寺的和尚。
    什么倚红偎翠大师、什么没头发浪子,有居室如来,大部分都是指的从大相国寺出去的和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大相国寺,不仅仅是皇家寺庙,同时也是汴京城最繁华的集市所在——每月初一、十五,万姓聚集于此,互通有无,因为不用交商税。
    于是,这里就成为了整个汴京城,交易最频繁、也最容易销赃的地方。
    无论是官府被盗的东西,还是民间被盗之物。
    最终大部分都流向了大相国寺的交易市场。
    故而,这万姓交易之地,竟被人称作‘破赃所’。
    身处这等商品经济洪流的风尖浪头。
    除非是那等修持深厚,佛理精深的高僧。
    一般的凡夫俗子,如何经得起孔方兄的考验?
    何况,这大相国寺,虽然是皇家寺庙,清静之地。
    但其周围,却一点也不清静!
    鼎鼎大名的第一、第二、第三甜水巷还有小甜水巷,都在大相国寺周围。
    整个大相国寺,几乎被风月所包围。
    哪个大和尚,经得起出门就被莺莺燕燕包围的考验?
    于是,这大相国寺的僧人们身上,从来没有僧人的样子。
    除了殿宇中供奉的菩萨外,整个大相国寺上下,都充斥着铜臭。
    不过,赵煦懒得管这些事情。
    他的视线在和尚们身上一扫而过,然后就在御龙直以及礼部官员们的簇拥下,直入大相国寺的大三门。
    然后,赵煦就抬头看了看,这大相国寺最让人啧啧称奇的‘反宇’结构。
    果然!
    殿宇之上的瓦头,全部仰起来的结构,这个结构导致了整个大相国寺的殿宇瓦片,呈现出中间凹凸,四周高企的外观。
    于是,就连当年的建筑大师俞浩,也曾百思不得其解——每至其下,仰而观焉,立极则坐,坐极则卧!
    完全没有搞清楚这是怎么办到的。
    赵煦又看向院墙四周。
    并没有积沙的痕迹!
    于是他微微颔首,这是清汴司的功劳。
    在过去,汴河每年都要清淤,所以熙宁年间,大相国寺的院墙四周‘积沙及至屋檐’。
    而且,不止大相国寺如此,整个汴京城到处都是这样。
    于是一旦出现大风,则‘风吹沙度满城黄’。
    导洛清汴后,随着汴河淤泥被洛水冲走,再也不需要清淤。
    汴京城的市容市貌,为之一变。
    市民再也不需要吃沙子了。
    而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因为李定的原因,清汴司被废黜。
    没几年,汴河就再次淤积。
    全城人再次跟着


第三百三十六章 朕祈雨成功了!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