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章 进击的高遵惠  我在现代留过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章 进击的高遵惠第(2/2)页

    于是,章惇对苏子元问道:“苏将军,可知高走马的消息?”
    苏子元楞了一下,想了想,答道:“相公,末将前些时日曾听人说,高走马去了归化州和顺安州等地。”
    “嗯?”章惇皱起眉头来:“他去那里作什么?”
    苏子元摇摇头:“末将只知道,走马似乎带了不少有着明州、苏州等地口音的人。”
    “明州、苏州口音?”章惇更加好奇了。
    “嗯!”
    ……
    高遵惠顶着烈日,走在顺安州的坡田之间的荒山上
    一个侬家人紧紧的跟着他。
    此人是顺安州知州侬盛德的儿子。
    是侬顺德专门派来协助他办事的。
    在荒山上,有着大量的侗丁妇孺,正在烈日下,挥汗如雨。
    一株株小小的青苗,被他们种了下去。
    这些黑色的带着根系的甘蔗苗,是明州、苏州、常州等地的官府,专门从民间找到的甘蔗种子。
    然后不远千里,特别派人送到了南下的高遵惠手里的。
    同时,还有一批善于种甘蔗的农民,也被官府雇佣,送了过来。
    人数不多,也就百来人。
    但有了这些人的指点和协助,顺安州的荒山得以被开垦。
    甘蔗种子也得以被培育成功,长成了甘蔗苗。
    看着一株株甘蔗苗种了下去。
    高遵惠脸上露出了惬意的笑容。
    他已经开始畅想着未来了。
    无数的砂糖,似乎已经在向他奔涌而来。
    唯一可惜的是……
    “人太少了啊!”
    侬盛德对他这位大宋国舅,自然是百般逢迎。
    几乎是有求必应。
    但,整个顺安州才多少人?
    哪怕归化州的侬智会也支援了一些人手。
    但,两州合一也就凑出两千来妇孺老弱,帮着他一起开垦荒地,种植甘蔗。
    而其他人,需要忙农时,种稻米。
    加上,因为战争临近,大量青壮侗丁,都被抽调去成军了。ωww.xSZWω㈧.NēΤ
    顺安州、归化州的侗人,现在满脑子都是打回广源州,杀光杨家人。
    于是,尽管高遵惠是第一个到的广西——他在二月下旬就已经到了。
    但忙活了一个多月,也就在这顺安州的荒野开垦了一千来亩荒山,将带来的甘蔗苗种了下去。
    一千来亩?
    肯定是不够的。
    至少不够发财!
    于是,高遵惠将目光看向了交趾的广源州、思琅州。
    那边好像有不少人啊!
    要是让他们也来帮我种甘蔗……
    高遵惠舔了舔嘴唇。
    于是,这位国舅爷忽然感觉自己领悟了孔孟仁恕之道。
    “待到开战,吾必须好好监视大军!”
    “绝不能让那些丘八,胡乱杀俘!”
    对大宋官军的军纪,高遵惠是略有耳闻的——当年,高遵裕开边,一个高家人,就被那些丘八砍了脑袋,拿去充了军功。
    要不是清点首级的时候,被高遵裕发现了。
    那个高家人死都要死得不明不白了。
    自然,高遵惠也不会高估现在南下的官军的军纪。
    若是过去,他才懒得军队杀良冒功呢。
    可现在就不一样了!
    怎么能杀俘呢?
    自古杀俘不祥!
    还是得用孔孟之道感化敌人,用仁恕来教化他们。
    让他们知道自己错了,也让他们为自己的罪行赎罪。
    所以,罚他们配军劳役是很合适的。
    配军劳役地,就选在他高走马的甘蔗种植地就好了。
    相信官家肯定会同意的。
    只是……
    高遵惠托着腮帮子,想了起来。
    “官家同意不难,关键是怎么叫丘八们也能知晓孔孟之道,明白仁恕的大义呢?”
    大宋的丘八厮杀汉们,在战场上杀红了眼,连自己人的脑袋都照砍不误。
    想让他们领会孔孟之道,仁恕忠厚大义,确实有些难度。
    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高遵惠是高家人,从小都是听着父祖的故事里长大的。
    他还和高遵裕关系非常好,高遵裕兵败贬官之后,高遵惠常常去看望他。
    所以也听高遵裕说过大宋军队的恶习,以及治理这些恶习的办法。
    很简单,两个法子。
    一是主帅有威信,号令之下,人人服从。
    譬如刘昌祚、种鄂还有王文郁、姚兕的部下,就都是令行禁止的精锐。
    二嘛……
    自然是铜钱神术。
    丘八们上阵打仗,是为了赏赐去的。
    只要开出的赏格足够多,那他们也是可以被教化的。
    高遵裕当年初掌兵权,就是靠着厚赏加不断举荐有功将士,从而赢得了军心,让大头兵们听他的指挥,很是打了一些胜仗,立下了不少军功。
    要不是灵州城下昏了头,指不定能生拜节度使!
    “钱?”高遵惠看着自己眼前的甘蔗地。
    想了想汴京城里一斤砂糖的价格。
    那可是五百钱以上的高价,还供不应求!
    于是,他一咬牙,有了决定。
    买人头!
    只要俘虏的活人的赏格,能够和斩首的赏格相当。
    丘八们相信就会有仁义,就会知道孔孟仁恕之道了。
    这样想着,高遵惠就迫不及待的回到他临时住的地方,立刻开始磨墨写奏疏。
    只要朝廷肯出一部分赏钱,他再搭上一点。
    应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